【委员风采】张明侠委员:用心托起“一老一小”的幸福

2025-11-24 17:10:20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在铜川市印台区,提起区政协委员张明侠,人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这位看似平凡的女性,用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了一段服务“一老一小”的动人故事。从创办幼儿园到投身养老服务,从关爱留守儿童到帮扶空巢老人,张明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 记者 蒋维博

  在铜川市印台区,提起区政协委员张明侠,人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这位看似平凡的女性,用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了一段服务“一老一小”的动人故事。从创办幼儿园到投身养老服务,从关爱留守儿童到帮扶空巢老人,张明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扎根乡土,用爱心浇灌幼苗成长

  1982年出生的张明侠,早早就分担起了农村家庭的不易,在外闯荡8年后,她深刻体会到城乡教育差距。2006年,她毅然返乡创办了红土镇第一家民办幼儿园。“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公公甚至说‘你等着要饭吧'。”回忆创业初期,张明侠记忆犹新。在仅有的三孔旧窑洞里,她用砖头支门板当床,借台球案子当课桌,四处筹措六万元资金,为孩子们装暖气、置办教具。

  虽有满腔的热情,但办幼儿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解决自己知识不够、能力不佳的问题,她下定决心,从抓自身学习入手,除了啃书本,她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只要有时间,她就去西安、铜川等地的先进幼儿园“取经”。经过不断努力,她最终取得园长任职资格证书。

  作为一所办在农村的幼儿园,经常会遇见家庭困难的孩子。“钱没有穷尽,只要够幼儿园开销就行。”面对困难家庭,她总是毫不犹豫减免学费。一位和她要好的朋友如此调侃:你这是活雷锋啊!她回答说:活雷锋就活雷锋呗,咱本来就来自郭秀明家乡,学学雷锋,也是给老郭添彩,没什么不可以!

  在张明侠的用心经营下,幼儿园从最初的19名幼儿发展到180名,拥有36间校舍、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她不仅注重孩子们的知识教育,更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组织幼儿到养老院演出,带孩子们“看县城”开阔眼界,开设暑期培训班,这些活动让农村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

  转型发展,用孝心守护银发安康

  2020年前后,面对乡村生源减少的现实,张明侠作出惊人决定:关闭经营了多年的幼儿园,转型养老服务。“可能是我们两口子从小失去母爱,看到空巢老人就心酸。”张明侠说,这份共情促使夫妻俩投身养老事业。

  在印台城区,他们先后创办福寿星养老中心和方泉智慧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今年重阳节,又在红土镇太和寺村利用闲置幼儿园开办起了养老服务中心,为周边三个村的33位老人提供就餐服务,为19位老人送餐上门。“一天5块钱,饭香还送到家!”83岁的吴麦兰老人逢人便夸。

  转型之路并非坦途。从幼儿教育到养老服务,张明侠带领团队重新学习。在太和寺村,记者看到她与丈夫张全良亲自为老人送餐。当被问及为何放弃幼儿园时,张明侠坦言:“如今,孩子也大了,应该腾出手来,为身边的这些老人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

  履职为民,用真心建言社会发展

  作为区政协委员,张明侠始终将“一老一小”放在心头。她提出的《关于及时清运方泉小区教师大院防护网的建议》被列为重点社情民意,推动问题快速解决。“为民尽责很光荣!”这份认可激励她更积极地建言献策。

  在她的推动下,“女儿花梦想家园”累计开展服务活动130余次,惠及300余名留守儿童。组织“留守儿童看县城”“暑期培训班”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开展刺绣、烹饪等培训,帮助留守妇女掌握一技之长,积极为当地的“三留”人员提供帮助。

  从红土镇第一家民办幼儿园园长到养老服务中心创办者,再到区政协委员,张明侠的角色在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她先后荣获“铜川市爱心企业家”“印台区三八红旗手”“优秀政协委员”等称号,但最让她自豪的,是老人们的一句“闺女”,孩子们的一声“园长妈妈”。

  “一老一小”系民生。张明侠用二十余年光阴,搭建起爱的桥梁: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温暖,让空巢老人安享晚年。正如她所说:“政协委员就是要为群众发声,我要继续关注‘一老一小’,做好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铜川市 印台区 政协委员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