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铜川市耀州区政协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野生鸟类保护工作“微视察”活动。委员们来到沮河国家湿地公园、朱鹮野化放飞基地和生态科普馆,用脚步丈量耀州生态保护成果,用智慧建言鸟类保护工作。
委员们第一站来到耀州沮河国家湿地公园。初秋的湿地公园,水草摇曳,水波荡漾,各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衍。“看,那里有一群朱鹮!”委员中有人轻声喊道,大家纷纷望去,只见几只朱鹮正在浅水区觅食,它们修长的身影倒映在水面上,宛如一幅动人的水墨画。
“这是我们实施湿地修复工程的成果,”陪同视察的保护站工作人员介绍道:“我们对100亩功能退化的库塘湿地进行了修复和改造,现在这里已经成为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觅食地。”
委员们边走边看,不时停下脚步记录观察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湿地公园内安装的高清监控系统正在实时传输各种鸟类活动的画面,节省了人力,方便了日常监测。
在耀州区朱鹮野化放飞基地,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在此得到精心保护和培育。基地工作人员向委员们介绍了朱鹮保护情况:“今年朱鹮营巢22个,顺利离巢出飞朱鹮幼鸟43只。我们还为24只朱鹮幼鸟佩戴了环志号,为10只体能健壮的朱鹮佩戴了GPS跟踪器。”
委员们通过监控屏幕看到了朱鹮实时活动轨迹。令人欣喜的是,通过跟踪监测,发现朱鹮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周边的旬邑县、富平县、渭南市等地区,这表明耀州朱鹮种群正在不断壮大和扩散。“看到朱鹮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几年野外繁殖数量累计达到282只,真是令人欣慰!”许峰委员感慨地说。
在沮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科普馆,这里展示了耀州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公众了解野生鸟类保护的重要窗口。科普馆内陈列着各种鸟类标本和生态展板,通过互动设备向参观者传播保护知识。据悉,科普馆提升改造后,参观人数达3000余人。
委员们体验了馆内的互动设施,查看了鸟类监测数据展示系统。大家认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特别是对青少年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葛建华委员在参观后表示,“这样的科普馆应该向更多学校开放,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保护意识。”
实地视察结束后,区政协召开“微协商”座谈会。区林业局汇报了全区野生鸟类保护工作情况,让委员们对全区鸟类保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委员们结合视察所见所闻,踊跃建言献策。大家围绕完善保护机制、强化执法监管、加强科普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应当进一步加大保护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在农村地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意识。”赵西宁委员是一名法官,她从经办的一起伤害野生动物案件说起,提出针对性意见。
尽管耀州区野生鸟类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同悦峰委员提出:“需要积极争取各级野生动物保护和湿地保护财政专项资金,增加监测设备,提升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
“野生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区政协副主席李浩宁表示,需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加快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保护工作体系,并广泛宣传引导,进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野生鸟类保护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耀州区野生动物保护站在重点林区安装的22台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华北豹、黑鹳、朱鹮、红腹锦鸡等野生动物。同时,对湿地公园朱鹮驯养基地进行了提升改造,铺设了观鸟步道和防护栏,并在提升改造的库塘湿地人工投食增值放流鱼苗和泥鳅,为朱鹮和其它水鸟提供食物来源。
随着一项项保护措施的落实,耀州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野生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朱鹮在沮河湿地翩翩起舞,黑鹳在柳林库塘悠然觅食,红腹锦鸡在重点林区栖息繁衍……(记者 蒋维博)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