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墨传情共谱文明新篇章 ——“走读丝路·行阅中亚”2025跨国图书出版交流活动成果综述

2025-07-21 20:00:57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七月的丝路,书香弥漫。从西安碑林斑驳的石刻拓片,到撒马尔罕古城阳光下泛着金光的砖墙,再到阿拉木图图书馆崭新书架上的中文典籍,一条以书为媒的文化新丝路,正在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徐徐铺展。...

  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赵婧 通讯员 王丹)七月的丝路,书香弥漫。从西安碑林斑驳的石刻拓片,到撒马尔罕古城阳光下泛着金光的砖墙,再到阿拉木图图书馆崭新书架上的中文典籍,一条以书为媒的文化新丝路,正在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徐徐铺展。

  近日,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与五洲传播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走读丝路·行阅中亚”跨国图书出版交流活动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成功举办。活动深入塔什干、撒马尔罕、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以“以书载道、非遗传承、走读丝路、文明互鉴”为主题,通过设立书架、图书捐赠、版权合作、学术对话等形式,为丝路文明互鉴写下新篇章。

  新思路——让沉睡的丝路瑰宝“活起来”

  丝绸之路是文明交融的见证,更是文化创新的源泉。7月6日的撒马尔罕活动现场,中乌学者欢聚一堂恰如古丝路上的商队驿站。这场以“丝路文明对话——从历史交融到出版创新”为核心议题的座谈会,聚焦“丝路历史遗存的出版活化与中乌联合开发新路径”,探讨如何发掘、利用好丝绸之路沿线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让这些沉睡千年的瑰宝“活起来”,成为大众喜闻乐见、可以传之后世的优秀出版物。

  “跨国协作、数字赋能、文旅融合”,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安平提出的丝路出版创新战略,其中包括共建中乌“丝路文明文献数据库”,让撒马尔罕的粟特文书与西安的《大秦景教碑》拓片在云端“对话”;运用A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打造长安与撒马尔罕“双城IP”,开发沉浸式文旅出版物等,为中乌两国文明交往提供了新思路。

  新画卷——四百册典籍筑起文化灯塔

  7月8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图书馆内,首个海外“丝路书架”正式揭幕。400余册涵盖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理念及世界文明多样性主题的精品图书,为当地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新窗口。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学术图书馆,同样的“丝路书架”成为中哈文化交流的又一重要平台。当散发着墨香的新书与当地珍贵古籍并肩而立,丝路文明对话的崭新篇章已然开启。

  丝路书架旁的“丝路文化文创展区”同样引人注目。来自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多种非遗文化展品,与书籍相得益彰,共同讲述着丝路文明的永恒魅力。

  “当书籍开始旅行,文明就找到了最好的对话方式。”一位参与活动的学者感慨道。从塔什干到阿拉木图,“丝路书架”不仅是一座文化展示平台,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文明跨越疆界,让友谊深入人心。

  新篇章——出版人的“丝路驼队”启程

  活动期间,中国与中亚出版机构达成多项务实合作成果。在乌兹别克斯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机构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东方出版社、格瑞特出版社、亦乐出版社、丝绸之路出版社等当地知名出版机构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行业交流座谈,并高效达成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合作成果。《从长安到罗马》《朱鹮重生记》等作品已进入译制流程,即将成为两国读者共同的精神食粮。陕西三秦出版社与哈萨克斯坦赫尔维蒂亚出版社正式签署《影像丝路》(第二辑)出版协议,将在两个月后与读者见面。这一刻,现代出版人用签约笔代替了古商队的印信,用出版协议续写着丝路文明的新篇章。

  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学术图书馆,五洲传播中心副总经理关宏、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屈占权与馆长塞伊托娃签署“中国图书角”合作备忘录。这些扎实的出版合作,就像新时代的“钢铁驼队”,正沿着古老的商路,运送着比丝绸和瓷器更珍贵的文明瑰宝——知识与思想。

  “书籍依然是文明对话的最佳使者”,当代出版人用实际行动秉承丝路精神,以扎实的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展望未来,文化新丝路已经铺就,而出版人,正是这条路上最执着的行旅者。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图书出版 文明互鉴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