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区政协:撒下协商“一粒籽” 开出履职“三色花”

2024-07-12 17:04:39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近日,宝鸡市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迎来200名西京学院的大学生,他们将开展为期一周的乡村振兴专题研学,深度体验乡村生活、记录乡村变化、服务乡村发展。...

  “村里来了群大学生,就住在我屋里。娃娃们不仅主动帮忙晒麦草,还给我和老伴拍了家庭照片。”73岁的村民高洁开心地说。

  近日,宝鸡市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迎来200名西京学院的大学生,他们将开展为期一周的乡村振兴专题研学,深度体验乡村生活、记录乡村变化、服务乡村发展。

  “此次专题研学,我们依托了槐北村政协委员工作室‘蓝色课堂’开展的特色活动,主要是深化校村合作、引智入村,探索‘产学游’为一体的村集体发展新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新路子。”槐北村党支部书记、槐北村政协委员工作室领衔委员张凌云介绍。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张凌云带领7名驻室委员,创新设立政策宣传“红色课堂”、产业发展“绿色课堂”、科普研学“蓝色课堂”,以“三色课堂”凝聚思想共识、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模式,商出“治理良方”,议出“幸福愿景”。

  “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建好了,我们的自乐班活动有了新场地,农闲时大家都喜欢聚在这里。”村民们开心地表示。

  每月委员工作室都会在村委会的大槐树下开展“红色课堂”活动,在宣讲惠农政策的同时,听群众说什么、看群众缺什么、办群众急什么,村民反映的原有活动场地功能单一的问题,及时得到村委会解决,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目前,“红色课堂”先后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帮助解决手工挂面滞销、环境整治提升、排灯文化传承等实际问题20余件,培育了“槐下议事”特色协商品牌,在履职实践中让群众听到了委员声音、见到了委员身影、看到了委员作为。

  槐北村是远近闻名的生猪养殖村,如何实现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个问题一直是“绿色课堂”的关注重点,委员工作室与陕西省农民田间学校合作,聘请专家教授、乡贤能人组成23人专家团队,指导村民掌握实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如今,通过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槐北村形成了“菜、饲、畜、沼、肥”五位一体循环养殖模式,走上了资源生态利用,产业相互带动、融合发展的振兴路子。2023年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村民分红22万元,特色产业兴了、村民腰包鼓了、村庄环境也美了。

  “小平台”传递“大能量”,“小种子”结出“同心果”。槐北村政协委员工作用心呵护协商“种子”在基层沃土扎根发芽,紧贴群众、倾听群众、服务群众,绽放出了绚烂夺目的履职“三色花”,这也是凤翔区政协持续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凤翔区政协做深做实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以基层协商组织为载体,把协商的种子播撒在凤翔的角角落落,种植在群众的田间地头,努力实现就在群众身边,暖到群众心坎。目前,区政协围绕界别、产业、地域等不同类型,设立了9个政协委员工作室,探索建立了13个政协工作联络组,构建起‘9+13’协商阵地新格局,并将208名委员镶嵌其中,有力拓展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凤翔区政协主席蒲仪明表示:“将继续在标准化建设、常态化履职、规范化运行上下功夫,搭舞台让委员唱主角,沉下去让履职接地气,以委员履职点点星火聚光成芒,集火成炬,为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刘楠 通讯员 刘美)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凤翔区政协 西京学院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