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的工作思路,用好《基层五类易发民事纠纷工作指引》《四级综治中心闭环运行》等机制,及时化解基层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开展全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通过印发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夯实各方责任,组织对全县各镇(办)、各部门、各村(社区)的历史遗留问题、新发矛盾、信访积案等矛盾纠纷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建立全县矛盾纠纷台账,落实专人进行动态更新,实时掌握全县基层矛盾纠纷的存量、增量、销量等情况;深入开展《信访工作条例》学习培训、释法宣讲工作,狠抓信访业务规范化建设,依法依规受理办理信访事项;深入开展治访、治信、治投、攻坚积案化解专项行动、“大督查大接访大调研”活动,以大督查抓落实、以大接访访察民情、以大调研提质效;压实“劝返+化解+稳控”责任,扎实开展赴省进京越级访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三化一提升”业务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全员额、全覆盖、精准化的理论、政策、业务、法规培训;组织开展“寻找最美信访干部”活动,充分展现信访干部的良好形象;扎实做好重点时期信访安全保障工作,紧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祝活动、中央全会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稳控工作。
做实重点案件化解。对于明确由具体部门和镇(办)落实的交办案件,逐案分析症结、制定解决方案、落实化解责任;对于中省市转办批办的疑难案件,认真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确保办一件、结一件、了一件、销一件,争取实现重点信访案件在规定时限内案结事了、息诉罢访。
做细基层诉源治理。充分发挥村综治中心“基层指挥部”作用,健全网格综治工作力量,发挥网格岗位作用,做到稳定信息有人上报,治安巡逻常态化,矛盾纠纷有人调处,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健全大数据平台和视联网可视系统,完善县、镇、村、组、片5级指挥调度体系,形成“一张网络”实现上下联通、可视调度,实现部门、镇办之间“点对点”横向联通、会商研判、交流情况;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同步监测两种手段,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通过片长“一键”报告、群众微信诉求、卫星信号监测三条途径,及时会商研判、发布指令;对片区网络无法覆盖、突发状况信号中断等情况,片长及时填写巡查记录、上报各类问题;通过5级联网指挥调度,逐级下达指令、安排部署工作,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县指挥部可以跨级直接指挥调度村和片长,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指挥效能;推进公共服务进网格、公共事务进网格、工作责任进网格,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做到“五统一”,即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配备、信息统一采集、服务统一标准,保证矛盾问题、治安隐患、民生事项通过网格化治理机制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充分发挥片长(网格员)、信息员、宣传员、协调员、管理员、服务员的职能作用,实现联系群众无遗漏,服务群众全覆盖目标;缩小服务半径,提高治理服务效率,根据实际建立15分钟便民服务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群众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
做强调解组织建设。加强县、镇(办)、村(社区)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推动人民调解法律化、制度化、常态化,把人民调解挺在前面,行政调解紧跟其后,司法调解提前介入,各种民间调解方法互相衔接、相互协调,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加强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各类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逐步实现全覆盖;加强经费保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并配足配齐必要装备,保障其工作正常开展;加强接访员、调解员等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在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的基础上,及时梳理矛盾问题的关键点,为信访群众依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提升释法说理满意度。
做精矛盾纠纷化解。深化“1+N+5”模式,管好用好“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立健全即接即办、分流交办、教育疏导、会商研判、回访等机制,形成多元化解的工作闭环,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对依法受理的举报、控告、申诉、申请监督等事项,从严落实请示、汇报、批办制度,严格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要求,坚持程序回复和实体答复并重,夯实首办责任,实现首访实质性化解;在办案中发现群众家庭生活确有困难的,做好司法救助和社会救助衔接工作,让信访人感受到关心与关爱,消除不信任感,巩固信访案件化解效果。
做优群众接待服务。统筹整合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综治中心力量,常态化推行党务、村务现场办公,及时解决群众办事需求,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针对居住地路途遥远、出行困难的当事人,开展远程视频办案,减轻群众舟车劳顿之苦;针对年老体弱、身患疾病、行动不方便的当事人,以及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引发的控告申诉案件,依法能动履职,派专人带案下访,在群众家门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通讯员 董明华 刘泉 记者 王斌)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