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 不断开创基层政协工作新局面

2024-03-18 08:57:33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要有新担当,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基层政协,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不断开创基层政协工作新局面。...

  □ 丁领战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要有新担当,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基层政协,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不断开创基层政协工作新局面。

  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在筑牢思想政治基础上下功夫。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政治原则和工作遵循。一要强化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深化理论武装。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引导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三要加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摆在首位,融入政协履职全过程、各方面,始终做到党委有号召、政协有响应,党委有部署、政协有行动,切实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

  二是聚焦中心大局,在增强建言资政实效上谋良策。聚焦党政中心大局履职尽责,是新时代政协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一要扎实开展调研协商。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专题开展调研和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围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开展专题调研协商。根据全会立案转办和平时立案转办的提案,遴选重点提案,开展提案督办协商。二要有效开展民主监督。聚焦营商环境突破年,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市域生态环境”和涉及民生领域的政策及重要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协商。推进有组织、有计划委派政协委员到重点职能部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三要积极开展议政建言。建立重点提案、大会发言和议政性常委会议成果督办机制,有效推动协商议政成果转化落实。积极发动政协委员,直奔一线、直面群众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和社情民意信息,把群众的呼声通过政协渠道层层传递,引起关注和重视。

  三是广泛凝聚人心,在推动双向发力落地上见实效。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是人民政协履职的中心环节,也是人民政协的使命所在。一要提高协商互动效能。用好用活“秦商量”协商议政平台,开展常态化“有事好商量”微协商活动,推进政协协商与其他协商形式有效衔接,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实现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二要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开展联动调研、联合监督。邀请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加政协协商议政活动,凝心聚力推动大团结大联合。三要提高凝聚共识水平。主动与外地政协对接,走出去、请进来,讲好地方故事、政协故事。继续做好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积极筹建政协文史馆,让政协文史工作不断实起来、活起来。充分发挥各界爱心济困协会“扶危济困、助力发展”作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倾力为基层群众献爱心、送温暖。

  四是建强“两支”队伍,在筑牢忠诚履职根基上做示范。人民政协能力看委员、活力在委员、影响靠委员。一要增强委员责任担当。持续推进“书香政协”建设,引导委员不断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努力把读书收获转化为履职本领。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培训,提高委员调查研究、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能力。加强委员考核结果运用和激励鼓励措施,进一步激发委员履职热情。二要强化工作协同配合。注重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加强专委会与市级部门对口联系,使专委会工作“专”出质量、“专”出水平。健全委员工作室考核管理机制,有效激发委员工作室作用发挥,积极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着力搭建“百姓家门口的协商平台”,最大限度地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三要提升机关工作水平。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契机,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为抓手,不断加强政协制度体系建设。坚持以“重教育、抓管理、提素质、强服务”为目标,着力提高政协机关干部办文办会办事、协调服务能力,努力打造政治型、学习型、服务型、清廉型模范机关。

  (作者系华阴市政协主席)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基层政协 华阴市政协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