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勇担当,同心同行向未来。2月20日,宁强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来自不同界别的10名政协委员围绕事关宁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大会发言,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宁强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文化厚重,自然资源丰富。如何充分利用人文、自然资源禀赋,让特色产业“热起来”、文化遗产“活起来”?“要大力发展羌文化和汉江源文化。”许永明委员建议,以汉水源头为标识,抓住汉源村重点,在保护汉水源环境原生态下推进建设汉江源景区;建设以草川子、天坑为主要景点的毛坝河、禅家岩羌文化小镇,彰显非遗和羌文化保护传承重要地区魅力。
为做大做强宁强火锅产业,黎德联委员建议,制定《宁强火锅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支持本地火锅企业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促进宁强火锅的品牌多元化、口味多样化、服务个性化;把火锅产业与农业、商贸、休闲、旅游、康养等产业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成立宁强火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引导各地资本在宁强投资火锅相关产业,切实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上,为火锅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如何以文赋能打造各具特色的乡镇文化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张俊委员建议,整合文化资源,在本土文化上聚力、发力,亮特色、树品牌,彰显“一镇一品”特色产业新魅力;打造空间表达,构建文化共同体价值认同,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共同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一镇一品”意境融合新内涵;推进“三个大脑”建设,构建多方数据的宁强文化智慧数据平台,推出智慧体验式生态文化产品,让数字赋能宁强文化转型。
近年来,宁强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并将其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工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动宁强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刘鑫委员建议,加强系统谋划,加快形成优质资源聚集效应,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培育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引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落地,构建产业集群;加强科技创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大力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宁强县委、县政府重拳推动,青木川古镇、汉江源相继建成4A景区,旅游初具规模。为继续推进文旅融合,提升旅游品质,宋本付委员建议,坚持文旅融合“一盘棋”思想,细化文旅产业发展的“时间表”和阶段性“任务图”,引导各景区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合力;挖掘宁强文化底蕴,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营销矩阵,讲好宁强故事;拓展资金来源,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共同参与,增强发展动能。
为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刘彩燕委员建议,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覆盖县镇村三级互联互通、分级管理的“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深化对新时代养老政策的宣传力度,把党和国家养老惠民的政策大礼包送到千家万户,让老百姓从身边人、身边事中真切感受和接纳社会化养老新模式。
如何进一步提升宁强县旅游资源的联动性专业性,发挥资源作用?雷菁委员建议,文史研究要博物化、系统化,加强文史研究部门和民间文史爱好者之间联动,充实文旅内核;行业团队要专业化,对羌绣文创、竹编产品等经典标识应做好权益保护,设计重在实用性和消耗性,具备商品的使用属性;各行业、企业互为援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优质资源体系,不断整合力量,实现多赢。
为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工作的方向,沈洁委员建议,努力构筑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确保家庭教育工作有序推进;充分发挥县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和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培训一批家庭教育工作骨干;丰富家长学校的内容,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建立线上线下沟通渠道,为现代家庭教育事业服务。
目前,村级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已成为基层群众看病的主力军。为加强宁强县村级卫生场所和人才队伍建设,贾钰斌委员建议,加强村卫生室基础建设,合理安排专项维修资金;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动管理规范化;持续完善乡村医生准入制度,加强队伍建设;统筹规划好乡村医师能力提升计划,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定期选送各年龄段医师赴上级医院进修,提升村医服务能力;加强保障,持续完善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记者 谢昊天)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