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黄澄澄,户户秋收忙。日前,榆阳区粮饲兼用的80万亩玉米迎来了收获期,种植户抢抓农时,各类大型农机齐上阵,全面启动收割、晾晒等工作,田间地头、村居庭院处处可见丰收景象。
在马合镇杨家滩村,玉米收割机来回穿梭作业,在机器的隆隆声中,一排排玉米连秆带起,摘棒、剥皮、拉运,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村民开着自家的三轮车运送着一车车金灿灿的玉米棒。
“我种了20多亩地,以前一个月都收不完,现在有了收割机,一上午就收完了。”马合镇杨家滩村村民康玉琴说。近年来,榆阳区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与质量,机械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服务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智慧高效。
“今年,我新买了进口玉米收割机,每天作业60多亩。在玉米收获期,我们合作社主要提供社会化服务,每亩收费95元,国家补贴30元,农民只需要付65元,就可以直接到地里拉粮。”补浪河乡点石村李平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平说。李平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地村民自发开办的,近年来,该合作社加大农机手培训力度和频次,有序引进、更新农机具,在软件提升和硬件配备上“双管齐下”,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服务水平,努力为周边农户当好“田管家”。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点石村及周边乡镇连片机械化种植面积明显提高。
作为陕西省玉米产量第一大区,榆阳区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方、良制、良策“六良融合”,推行优选品种、增密种植、测土配方、水肥一体、精准防控、全程机械“六位一体”高产高效技术,努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目前,玉米全程机械化率达90%以上,实现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节水150立方米。2022年,该区建成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示范区10万亩、“吨粮田”示范区2万亩,平均亩产由原来的750公斤增至1吨以上。
“为了充分发挥农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全力做好秋收机械化生产工作,我们于9月下旬对全区115家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理事长,从机修保养、安全操作、机收减损等方面进行了3天的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机安全生产能力,确保秋收农机化生产顺利进行。”榆阳区农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加兵说。据统计,全区秋季投入玉米收获机械430余台,对小农户种植的玉米机收环节进行每亩30元的托管服务补助,确保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记者 许鹏 通讯员 贾赟 王欣)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