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说 | 建设西部产业转型示范城市

2022-07-15 15:44:03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建设西部产业转型示范城市是省委、市委给今后五年铜川转型发展确定的目标定位。7月14日,铜川市政协召开十五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围绕“建设西部产业转型示范城市”主题开展专题协商,为奋力谱写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新篇章积极建言献策、汇智聚力。...

  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蒋维博)建设西部产业转型示范城市是省委、市委给今后五年铜川转型发展确定的目标定位。7月14日,铜川市政协召开十五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围绕“建设西部产业转型示范城市”主题开展专题协商,为奋力谱写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新篇章积极建言献策、汇智聚力。

  会上,委员们以着力打造“一示范四高地”为切入点,围绕加快建设西部产业转型示范城市提出真知灼见。

  倪亚林:把工业强市作为转型示范的核心

  不断增强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力促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规模化,持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质效更优良方向演进。

  一是深化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重点推动煤炭、水泥、铝等传统产业,实施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工程,积极向先进制造业等领域转型,着力推动产业质态实现新提升。

  二是推动优势产业扩链成群。聚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引导规模以上企业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开展全方位对标,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

  三是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紧抓全省追光计划,加速光电子产业发展;加快新材料产业、航天科技产业、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形成聚集效应。

  赵博 :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

  聚焦建材、陶瓷、汽车零部件等制造行业,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全面提升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推动低成本、模块化工业互联网设备和系统部署应用,强化测试评估,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能力。推进协同研发设计平台、个性化定制平台建设,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

  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契机,延链扩链,加快引进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填补产业链空白的关键核心项目,重点扶持一批技术水平高、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企业,加快建设氢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

  付国锋:做好“西安研发、铜川转化”

  紧紧依托西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抓紧建立创新联盟,把“西安研发、铜川转化”“关中建设、铜川增材”的发展思路转化为创新制度成果,一产业一联盟,一产业多院所设立“飞地经济园区”,加强铜川高新区与西高新的联系,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差异化引进产业项目,紧密西铜产业链的粘合度。

  加快秦创原铜川创新谷建设,充分利用秦创原总窗口的政策优势,设立符合全市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吸引更多创新元素融入铜川创新谷。探索园区托管、“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产业协同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深度融入关中协同创新。

  黄栋:数字经济赋能转型发展

  研究出台《铜川市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集中优势破解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社会、市场、经济增添新动能、创造新价值。

  加快全市新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实际,围绕智能制造的重要环节和管理体系,重视并鼓励工 业软件研发,加大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上云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推动产业从“造”到“智”的内核演变进程。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加快研究全市新型基础设施特别是大数据产业等高能耗项目布局问题,研究解决全市生态环境数字治理体系建设问题,促进“双碳”及生态环境治理智能化互促互优,倒逼企业全面开展数智化改造升级。

  高军成:打造红色教育高地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的要求,做好史料研究,加强与中省党史研究机构的联系,进一步提升照金革命史在党史中的影响力。大力举办照金精神学术研讨,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增强照金精神研究的学理性,持续扩大照金精神影响力。认真贯彻落实《铜川市陕甘边根据地照金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坚持“无伤痕开发”的理念,继续加强革命旧址、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大力推进红色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建好用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高质量打造红色照金小镇,让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在科学保护中得到更好的利用。

  刘耀林:建设生态康养文旅高地

  围绕孙思邈养生文化,在全市范围内规模化发展针灸、推拿、中 医理疗、药王养生等中医药康养沉浸式文旅项目,推动养生文化品牌建设。发挥宜君现代中医药产业园和耀州区药王故里艾业大健康旅游基地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中医药休闲康养文旅品牌。加大中医药生态资源发掘利用,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 造“休闲旅游、中医理疗、康养体验”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基地和园区。围绕中医药乡土文化,着力打造乡村特色康养文旅品牌,大力发展乡村康养休闲旅游,促进乡村 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让美丽乡村留住“乡愁”。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西部产业 转型 示范城市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