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裕贵:从黄浦江畔到黄土高原 为小城“点亮”万家灯光

2021-08-12 10:48:39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到西北去,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迁精神”激发着中国新一代大学生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当时,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毛裕贵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怀揣着建设祖国大西北的梦想做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从上海来到了定边,开启了他为“点亮”定边奋斗的一生。...

  “到西北去,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迁精神”激发着中国新一代大学生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当时,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毛裕贵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怀揣着建设祖国大西北的梦想做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从上海来到了定边,开启了他为“点亮”定边奋斗的一生。

毛裕贵

  今年91岁的毛裕贵,行动虽不似年轻人利落,但他眼眸澄净、眼神坚毅。讲起过去艰难的岁月时,他笑中带泪,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1956年他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去到了西安,1966年辗转来到定边,从黄埔江畔到黄土高坡,从满是霓虹灯的大上海到这个还没有通上电的边陲小城。毛裕贵说,当初他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到西安时,已经做好了在生活上吃苦的准备,可来到定边吃的“苦”当时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从那时起,毛裕贵在这个全县仅有的一台45马力手摇式柴油发电机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在建设四个变电站的十年间,毛裕贵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工地上度过。白天骑着自行车到数十公里远的地方收集盐碱地质资料,攀爬在工地的脚手架上,晚上在煤油灯下看图纸,睡在工地和湿草堆上,就这样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硬骨头”。

  时光荏苒,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清华大学毕业的上海人毛裕贵已经在定边落户生根了,很多人问过他后不后悔把根扎到这个小县城,放弃去更大的城市发展的很多机会,毛裕贵说,他不后悔,生活在哪里都是过,可是看到定边从一个没通上电的小城到现在的满城灯火,这个小城的变化,也让他看到了自己为小城“光明”奋斗的一生。

  毛裕贵告诉记者,刚来定边时确实很苦,但看见老百姓用上电时是那么样的喜欢,自己觉得吃的苦还是值得的,觉得自己对定边县和定边人民还是有所贡献的。“我生长在上海的黄浦江畔,现在生活在定边的黄土地,黄土地和黄浦江对我来说一样亲切,我已经把定边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西迁精神铸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丰碑,毛裕贵用他一生为定边电力事业无悔的付出感染着他的家人,如今,他的子孙们也都在电力岗位上工作着,为定边电力事业奉献着一份自己的力量。(记者 许鹏 通讯员 叶子 陈煜)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毛裕贵 黄浦江畔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