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台3部地方性法规

2021-04-28 00:50:56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二十五次会议批准通过的《陕西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有关情况。...

  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李荣 实习记者 闫智)4月27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和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的《陕西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三部《条例》自202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秦始皇陵保护范围内禁止修建与秦始皇陵有关的人造景观景点

  秦始皇陵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遗产。《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共37条,对省、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职责作了进一步明确和区分,并增加了秦始皇陵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协助做好有关保护工作的规定;对秦始皇陵保护机构的职责进行细化完善。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明确,秦始皇陵保护应当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文物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保护并重,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的关系。保护范围内禁止修建与秦始皇陵有关的人造景观、景点,违反该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拆除,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与此同时,在秦始皇陵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

  同时,《条例》还要求除因特殊保护外,秦始皇陵保护机构及时向社会公众展示秦始皇陵发掘出土的文物,并鼓励支持采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等创新文物展示方式,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性,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研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

  全方位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共九章七十四条,从管理体制、投资促进与贸易便利、金融服务、“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等方面进行规范。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指出,自贸试验区应当加大对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的扶持力度,在通关、税收征管和支付结算等方面依法给予便利。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促进企业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鼓励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自贸试验区银行向境内机构的境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等。

  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方面,《条例》明确,自贸试验区应当发挥中欧班列(西安)国际运输功能,加快建设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立多功能、综合性、数字化中欧班列(西安)服务平台,拓展中欧班列(西安)境内区域集拼和跨境电商、快件、邮件业务。利用开放第五航权,引进更多国际客货运航线,拓展国际货物运输业务。建设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

  在服务与监管方面,《条例》明确,自贸试验区应当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审批转为注重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行更加开放的国内外人才引进政策,制定高层次、急需以及特殊类型人才认定评价和服务保障制度,为人才签证、停留居留、技术移民、项目申报等提供便利。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陕西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从总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监督管理等方面对饮用水保护、治理、监督管理等活动进行了规范,共六章五十四条,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次《条例》修订增加了乡(镇)、村水源保护的多项规定,从其水源确定主体及水源地名录发布、保护范围划定主体和调整程序、禁止行为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保护范围划定、调整、加强备用饮用水水源建设、布局监测站网等方面的职责。

  根据《条例》要求,全省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水源保护区监督管理,严查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严厉打击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倾倒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违法行为;不断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出台《关于推进陕西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持续改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

  在加强水源保护区建设管理中,省生态环境厅表示,要继续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重点推进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动水源保护区精细化管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范,确定全省饮用水水源地风险点,指导各市政府制定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预案,对危化品运输进行严格管理,重视风险预防,确保水质安全。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地方性 法规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