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记者从北京管道公司陕西输气管理处(简称陕西处)开放日现场获悉,陕西处自1997年陕京一线投产以来,立足陕北革命老区,传承延安精神及其红色基因,践行“奉献陕京、保障首都”的核心价值观,以“扎根塞北守管道、勇担使命敢作为”的优良作风,将天然气源源不断输送到首都及沿线的千家万户。截至10月30日,累计输送天然气3514亿立方米,满足了首都及管道沿线地区工业生产交通等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改变了区域生态结构,促进了百姓美好生活。
保供首都桥头堡,争当蓝天守卫排头兵。陕西处自1997年成立以来,随着公司不断扩建发展,从管辖陕京一线陕西段一条线—286.6公里管道、1座首站、3座清管站、12座阀室,壮大到如今陕京一、二、三、四线陕京段四条线—693.09公里管道、3座压气站(17台次压缩机)、7座分输站、27座阀室。陕西处作为陕京管道的“龙头”,保供首都的桥头堡,23年累计输送天然气3514亿方,有力保障了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北京APEC峰会以及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的天然气供应,为首都及管道沿线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为改善首都及管道沿线地区环境,缓解雾霾作出积极贡献。
陕西处管辖内榆林作业区榆林压气站,自1999年10月建成投产以来,21年内经历8次改扩建,工艺部分实现了“八进四出”,拥有往复、电驱、燃驱三种类型的压缩机13台,年输气量由建站伊始的2亿标方增至如今的年设计输气能力350亿标方。作为陕京一线、二线、三线的首座压气站,是陕京管道主动脉的“第一补给站”,目前为亚洲第二大压气站,已安全生产7686天,累计输气量3500多亿立方米。
靖边作业区红墩界压气站,于2017年11月24日投产,是陕京四线的“龙头”站场,“第一个压力补给站”,更是公司首座国产化压缩机站场。最大输气能力为250亿标方/年,为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将贡献绿色能源。截至2020年10月30日,已累计输气266亿标方,平均每天输气2500万标方。作业区员工以“坚守陕京源、全力精钻研、打造钢铁连、贡献必争”的精神守护陕京龙头,形成一只战斗力强的红色劲旅,持续夯实站场设备管理、风险管控,确保安全生产平稳高效运行。在冬季供气高峰时日均输气量为6200万标方,可供10000个家庭使用50年左右。
战疫保供两手抓,打足沿线民生“底气”。面对年初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首都供气生命线”的陕京管道,是千家万户温暖的来源,是民生生活用气的保障,是防疫物资生产的“底气”。陕西处作为陕京管道的“龙头”,面对“战疫保供”双重挑战,迅速响应国家号召,勇担社会责任,以疫情为命令,以岗位为战位,全员出击,主动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不计代价、不讲条件,全力以赴,做到“早预判、早部署、早行动”,坚持疫情防控与天然气保供两手抓、两不误。筑牢抗疫部署防线、病毒隔离防线、安全输气防线等七道疫情防线,采取整顿—疏导员工情绪、整顿—强化管控措施、清扫—保持环境卫生等“6S”举措防控疫情,确保安全生产平稳运行,做到了不停气、不断供。从1月25日全国疫情爆发到两会召开之前,累计供气98.65亿方,向榆林当地供气860万方,有力保障了首都及沿线居民日常用气,有力支援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期间,陕西处把保障安全平稳高效供气作为“天字号”工程,汇聚党员力量,凝聚群众智慧,构筑一道坚实的保供防线。截至今年“全国两会”召开,陕西处所辖693公里天然气管道及3座站场(包含17台套压缩机),4座分输站、27座阀室安全运行,在岗干部员工无一人发生疫情病例,平均每天1.64亿多方天然气被输送到首都及管道沿线地区。而这些骄人的数据背后,正是陕西处169名员工,用无畏病毒肆虐侵袭的前行,和一颗日夜坚守奉献的心谱写。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许多管道途经的村庄实行封闭式管理,管道巡检路线不畅,被动形成了管理盲区,陕西处及时调整管理思路,积极与榆林市各级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办理了管道沿线道路“通行许可证”,成立了“抗疫保供突击队”,开展管道巡护、阀室巡检、集中监屏等工作,疫情期间累计开展巡线12次,参与人次220人,巡检管道200公里,管道保护宣传5次,确保了北京及管道沿线天然气供应保障。同时,突出“早、活、严、暖”,做到科学预防、精准施策,组织全国各地35名员工有序返岗,让员工“出门上车、下车上岗”,全程无风险,全员“零感染”。
扎根塞北守管道,力行温暖与蓝天同在。陕西处以精细管理、精心维护、精准操作的姿态,保证“输气一刻不能停,供气一刻不能断”,力行温暖与蓝天同在。为确保今冬明春北京及沿线地区保供任务,自9月以来,陕西处就有计划地进行设备设施维检修、压缩机组维护保养工作,积极做好“早学习、早筹划、早行动、早要求”,实现“能力、物料、计划、标准”四落实,筑牢安全基石,提升保供水平,坚决打好入冬维保“攻坚战”。
陕西处牢固树立红线意识,认真贯彻“以人为本、质量至上、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理念,坚持以基础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为主线,持续推进标准化站队建设,推广应用风险分级管控系统,开展管道内检测缺陷点修复及腐蚀调查196处;完成埋地工艺管道腐蚀调查136处。强化高后果区管控,实施区长三包责任制,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增设视频监控系统80台。健全与作业区管理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员工风险识别、风险管控、应急处置“三种”能力,开展专业培训52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等级认定36人次。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坚持“十分钟处置原则”,每月开展实战演练1至3次,提高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应急处置能力;强化“企地警”联合,构建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抢修力量,组织联合演练52次。不断提升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突出抓好压缩机组等关键设备自主维修保养力度,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展4K到8K自主保养21次,保证设备平稳过冬,确保天然气通过一座座场站,安全平稳高效输送到北京及沿线地区,点亮万家灯火。
20多年来,作为陕京管道的“龙头”,陕西处累计接输来自长庆、新疆、中亚等气田的天然气3500多亿立方米。这些天然气不但为首都及管道沿线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为祖国的“蓝天保卫战”作出重要贡献。据测算,3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替代4.66亿吨煤炭,减少排放有害物质3.15亿吨,减少灰渣2.3亿吨,如果这些灰渣全部落在北京城区,将厚达数十米。
2019年北京 PM2.5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7.6%,全市 PM2.5年均值42微克/立方米;河北 PM2.5年均值50.2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5.8%;张家口地区 PM2.5年均值308天,空气质量6年最好。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今天,陕西处站在建设“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门槛上,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陕西处全体员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公司“1123”发展战略的引领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弘扬“陕京管道红色劲旅”的钢铁意志和拼搏精神,全力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开创新的未来,创造新的业绩,继续书写造福民生、保护蓝天的新篇章,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榆林网 通讯员 拓智慧)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