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量体裁衣” 帮助贫困户利用兴趣走上脱贫致富路

2020-09-03 23:03:08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定边县贺圈镇闇门村第一书记左敏宏说,“几年来,从县级到村两委不断的入户提供专业养殖技术指导,加上景宝山自身的努力和务实,才有了现如今的养殖规模和实实在在的收益。...

  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许鹏 通讯员 任启瑞)榆林市定边县贺圈镇闇门村村民景宝山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对马有着深深的热爱。近几年来,他靠着养马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日前来到景宝山的家里,他正在自家院子里打扫食槽、分拣食草。他高兴的告诉记者,目前自家的马匹养殖情况蒸蒸日上,养马让他的兴趣爱好变成了致富路子,不仅能在闲暇时间骑骑马,而且售卖出的马匹每年也能收入十多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我真的很高兴,我们家的情况越来越好,今年又买了新车,非常感谢党、感谢贺圈乡政府这些帮扶干部,对我太好了。”景宝山激动的告诉记者。

  今年47岁的景宝山家里共四口人,妻子于2002年做了肾摘除手术,高额的手术费、妻子术后的医药费、家里的各项开支,仅靠着几亩地,一家人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由于当时孩子还小,家里的经济重担就落在了景宝山一个人身上。

  提起过去那段艰难的日子,景宝山也哽咽了:“妻子当时做手术、住院花了七万多,当时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苦巴巴的。我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大事,人每天都是糊涂的,心里面一直想着妻子生病的事。”

  一笔笔债务让景宝山家徒四壁、一贫如洗。2013年景宝山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干部在知道他爱马的情况下,多次入户向他宣讲相关政策,鼓励他建起家庭农场,在乡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景宝山开始了他的养马之路。景宝山勤劳肯干,几年时间里不等不靠,利用有限的资金和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积极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班,学习马匹养殖技术,修建了草料库、马棚,从最初的一匹马,到现在的三十多匹马。

  “2012年以前,一年种地的收入只够一家人的口粮。但是现在日子好了,比我想象的还好,最近几年每年都能收入十几万元,不仅还了贷款,自己手上还有些存款。”说起现在的情况,景宝山喜笑颜开。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景宝山将自家的三十余匹马放在十里沙村板凳滩草场代养。一望无际的草场平坦而又辽阔,蓝天白云下的草场里,成群的马儿甩着尾巴,悠闲的在草场上觅食。水草丰美,骏马奔驰,一幅迷人画卷呈现在记者眼前。

  “这里的草长势很好,马匹在这里能吃到好草料。我每年在农历三月的时候把马牵在这里,到农历九月再牵回去,一年下来代养马的费用就是两万左右。”景宝山说。

  景宝山家马匹养殖的效益主要来自于母马繁殖和赛马出售,多年来,他凭借着对马的喜爱与了解,自己琢磨出了训练马的方法与技巧,在每年年初对产下的小马驹进行训练,再将驯好的马匹销往内蒙古一带用于竞技使用。

  “我把马驯好以后,把马匹的相关视频发在出售马匹的微信群里,谁看上了我家的马,就过来我家购买。大部分的马匹都是销往了内蒙古,卖到内蒙古还是用于赛马比赛。”景宝山向记者介绍着他的售马情况。

  在自己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景宝山还带动自家兄弟一起养马,他把自己多年养殖摸索出来的养马经验、技术教授给他的哥哥,壮大各自的养马产业,增加了收入,迈向了小康。

  定边县贺圈镇闇门村第一书记左敏宏说道,“几年来,从县级到村两委不断的入户提供专业养殖技术指导,加上景宝山自身的努力和务实,才有了现如今的养殖规模和实实在在的收益。下一步,除了继续巩固增收之外,我们四支队伍还要帮助他寻找长期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实现不愁卖、价格好,不仅要让贫困群众见到收益,还要形成带不走的脱贫成效。”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贫困户 脱贫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