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宜川县城出发,经过近两个小时,52公里的山路颠婆,6月19日,记者在宜川县集义镇九年制学校见到了故事的主人公——袁景林。
故事还要从2016年8月说起。
此时,地处宜川县东南偏远山区,山大沟深的集义镇九年制学校招聘校长,符合条件的报名者寥寥无几,时任宜川县中学政教处副主任的袁景林走进报名现场说:“我报名,我去集义。”
“2015年我在宜川中学是担任政教处副主任,蹲高三年级,这年高考学校一本上线638人,是历届成绩比较突出的一次。当时我这个决定,好多人都不理解,觉得我继续留在宜中更有利于自己以后的发展,加上去的又是集义,家人、同事好多都劝过我,说划不来。”袁景林笑着说,但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毅然来到了集义镇。
袁景林甫一到任,接到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宜川县将免费营养餐试点放在了集义镇,集义的群众极力反对营养餐试点,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
先是学校采购的暖气锅炉、营养餐灶具等运到学校时,附近搬运工找借口漫天要价,设备都下不了运输车,再之后更是多次将袁景林投诉到了县教育局。
“对于新生事物,大家接受起来总要有个过程。”袁景林说,他采取了找家长代表座谈、政策宣传、带家长代表实地参观后厨和餐厅、成立家委会参与监督等举措,“最终,还是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认可,也赢得了当地群众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也许是袁景林的最初来此的心理期许太高,经过调查研究,摸清学校底子后,集义镇九年制学校给他的第一印象确实很糟糕。“整个学校人心涣散、缺乏生机活力,近乎一潭死水。”袁景林说,当时所有人墨守成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学生眼里没教师、教师眼里没领导,教师不敢管学生、领导不敢说教师;学生整天喧哗吵闹、追跑撵打、满口脏话……“教师埋怨学生不行,领导埋怨教师难管,整个学校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
“治校,我的第一步是狠抓纪律作风。”袁景林说,他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关于领导班子守岗职责管理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将职责夯实到人。“管人先管己,我首先以身作则,接受大家的监督,让学生、教师、家长和群众心悦诚服。经过一段时间,学校整体面貌得到了改善。”
“在这之后,我大力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狠抓教师队伍和业务水平提高。”袁景林接着说,他采取巡查到位到岗、校领导“推门听课”、学生评议老师、举办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等举措,引导、教育老师群体爱岗敬业。同时,学校也积极对老师进行人文关怀,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进行团队建设,让老师在校园里能感受到温暖,“最明显的改变,是老师们愿意在学校里多待了,学校里也有了生机和活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该校获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2018获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19年成功创建县级文明校园。
“下一步,我将继续坚持从用制度规范学校工作、用活动促进重点工作、持续组织好学生社团工作三方面开展学校管理工作。”袁景林说,他到任后制定的《教师常规考核细则》《教育质量考核办法》《评优树模方案》等一批规章制度,还要继续坚持,让制度深入人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赛教、教案学案展评、教学研讨等活动,新组建成立的包括羽毛球、历史、体育等八个学生社团活动,首创学生书画展、清明节烈士祭奠等活动也都将坚持开展。
据了解,该校2016—2018年,分别有29名、30名、36名学生参加中考,考入宜川县中学人数分别为8人、13人、,23人,连续三年,升学人数、升学率和各科成绩均取得历史性突破。
“从2016年刚到任时的心理落差大,到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自己的心沉下来了,也做好了长期扎根农村教育、融入农村的准备。为民教子,越努力工作,越深感自己肩上的职责愈加沉重。”袁景林说。(各界导报实习记者 曹华璞)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