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边县说起中药材就不能不提杨井镇阳湾村,阳湾村地处海拔1860米的白于山区,与陕北其他地区沟壑纵横的地形不同,这里地势平坦,一望无边。
杨井镇阳湾村
走进阳湾村,一座座巨大的风力发电机耸立在如绿毯般的土地上,一片片油用牡丹田、芍药、甘草格外夺目。2017年以来,阳湾村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立求通过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为当地群众铺就一条“致富路”。
井镇阳湾村致富带头人的付生芳站在自己油用牡丹田里感慨的说:“以前很多村民觉得种地不挣钱,所以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土地都撂荒了。”阳湾村土地贫瘠,主要经济作物有马铃薯、玉米、乔麦,由于种植年限久、产品品值低导致农民收入少。
付生芳介绍自家的油用牡丹田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杨井区域站多次实地考察和镇政府、阳湾村“两委”针对本村自然条件,经过调查论证,牢牢围绕“村上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的宗旨,引导村民种植油用牡丹、芍药、甘草、远志等中药材,进一步拓展和辐射周边农户发展中草药种植。2017年,在杨井区域农业技术站的指导下,付生芳成为了村里第一波“吃螃蟹的人”。
2017年,付生芳把自家30亩地全都种上了油用牡丹,经过几年的养护生长,他的油用牡丹成活率很高,据他估计,这些油用牡丹明年便可产生经济效益,亩产收入可达1万元。“这油用牡丹5年才能产生经济效益,时间跨度大,所以不能着急,当初就想着自己先赌一把,如果成功了,那么我们村就有了一条新的致富路,”付生芳说。
媒体记者向付生芳详细了解种植,产值,收入情况
为了把本村闲置土地盘活,阳湾村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通过成立园隆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建档立卡户土地以入股的形式交给村集体合作社统一经营,从而发展中药材种植。据统计,该村合作社2018年累计为全村村民增加收益17万余元。
截止目前,阳湾村中药材种植主要有芍药200亩、油用牡丹60亩、丹参200亩、板蓝根和远志560亩。中药材种植不仅奠定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长远产业基础,也成为该村发展生态旅游的一个美好前景。
杨井镇阳湾村只是定边县中药材种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定边县靠优良的区位优势大力种植中草药,目前人工栽培的中药材达20余种。截止2019年底累计种植面积30000多亩。栽培较多的有黄芪、板蓝根、秦艽、桔梗、独活、苦参、苍耳子、 芍药、远志、防风、药用黄瓜、麻黄、黄芩等20多种中药材。“定边县的中药材种植正处于发展阶段,2017年全县的药材种植面积不足200亩,如今已达到3万多亩,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杨井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涛介绍。(常 瑞文/图)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