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之乡的蝶变之路——洋县奋力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纪事

2020-03-05 20:57:34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几年来,洋县紧盯减贫目标,以解决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切入点,精准施策,加强驻村帮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发展致富产业,拓宽就业渠道。洋县破茧化蝶,全县1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79%。从贫困逆境走上了小康之路。...

  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表示,陕西29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地处秦岭南麓的洋县名列其中!当天,洋县扶贫干部闻讯后激动不已。

  洋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革命老区县。2015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784户96586人,贫困发生率23.2%。几年来,洋县紧盯减贫目标,以解决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切入点,精准施策,加强驻村帮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发展致富产业,拓宽就业渠道。洋县破茧化蝶,全县1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79%。从贫困逆境走上了小康之路。

  扶志扶智暖民心,补足精神之钙

  槐树关镇麻底村贫困户王仁琪的母亲和奶奶患精神病,父亲木讷,弟弟智障。他曾产生过离家出走的念头。2017年3月,他家在道德评议中上了黑榜,情绪低落。在汉中市体育局驻村工作队王强等人的开导鼓励下,他认识到:困难是暂时的,必须自立自强,不然这家就没希望了!工作队带着他的弟弟办理了残疾证,享受了残疾生活补贴;他学会泥瓦匠手艺,农闲时在镇内务工,妻子养了2头黄牛。2018年,他家收入超过三万元,又上了红榜。年前,村党支部收到他的入党申请书,确定他为积极分子。支书王小庆说:“道德评议很有效,王仁琪的变化只是其中之一。树活皮,人活脸,上黑榜不光彩,加上励志宣讲和帮扶,都卯足了劲头发展产业或务工,我们村已经评不出好吃懒做的贫困户了,就朝着文明诚信、环境整治方面开展!”

  王小庆所说的道德评议是洋县扶志工作措施之一。脱贫攻坚以来,洋县坚持“扶贫先扶志”原则,推进“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深入人心,全面念好“讲、评、亮、帮”扶志扶智“四字诀”(即:宣讲立志、四季评议、亮榜明德、倾心帮扶),按照“县委宣讲团示范讲、镇办宣讲团逐村讲、村级宣讲团进组入户讲”模式,定期到各村开展活动,干部讲政策、乡贤讲故事、专家讲技术、百姓讲成效,110个贫困村设立红黑榜和爱心超市,培养出吴成敏、杨茹侠等省市级扶志宣讲骨干,累计开展各类宣讲5000余场次,有效地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自信心。

  强化设施补短板,筑牢脱贫根基

  令脱贫办干部最难忘的是去年6月27日。这天上午10时许,脱贫办租用的大巴来到了黄金峡杨庄村二组,20多名群众一下围在车旁,拼命鼓掌庆贺!

  村民为何这般兴奋?“这是第一辆到二组的客车!路通了,就如同打通了村里的命脉!”七组农用车司机王金善的话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以前杨庄群众出行的艰辛。杨庄村地处酉水汉江交汇处,2019年之前,11个村民小组,10个组都是泥巴路。让王金善最头疼的是夏秋两季,遇到下雨,车在红泥巴路上打滑,经常窝车翻车。甚至还找牛来拖运。遇到连日暴雨,只好用大石头支着后轮,用塑料布盖着货物,车停在山道上,好几天动不了。遇到拉水泥,损失就大了。“扶贫政策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路好了,一趟也能多装一些,一天也能多跑几趟,运费降低了,我的收入由原来的2万多元增加到近5万元!”王金善笑着介绍了通村路给自己带来的收益。苦尽甜来,通过扶贫,村里各组都通了水泥路,外地客商经常进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出售红薯、黄豆等农产品。

  杨庄村的变化仅仅是全县110个贫困村的缩影。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县上成立人居办,专门设计村组道路。全县完成贫困村通组路700多公里,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道路硬化。

  同时,安全饮水、电力、通讯等硬件建设也列入了议事日程。县上召集水利、电力、移动等行业部门成立了基础设施推进组,有计划展开攻坚战。县发改局局长晏红波介绍:“我们严格按照脱贫退出标准,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全面摸排,科学编制年度建设计划,倒排工期,强化监督,实行挂图作战,有力地推进建设,为解决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筑牢了基础。”至今,洋县共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98个,完成人畜安全饮水111251户,通水通电率均达到100%。

  两房建设解愁困,实现安居乐业

  金水镇大地村贫困户刘中贤家里4口人,住土坯房,早就想走出大山改善生活。2018年6月,他们参加纸坊办李家村易地扶贫搬迁房摇号,喜分61号楼二单元二楼,仅仅花了1万元。妻子刘会莲激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我和丈夫都是残疾人,干不了重活,靠自己移民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啊,我压根就没有想过还能在城边住上新楼房!”

  针对刘忠贤这样无力建房而又想离开农村发展的贫困户,洋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措施,在移民点建设社区工厂,促进群众自谋职业或者就近就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顺应广大民众需求和城镇化发展趋势,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子。目前共建设34个集中安置点,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核定搬迁任务3793户12750人,已全部分房交钥匙,实际入住率达100% 。

  年近60岁的谢村镇海联村贫困户张金存是危房改造政策受益者之一。近些年,周边邻居都建了新房,抬高地平,他家的小院子逢雨必涝,加上屋顶年久失修,多处渗水,房间总是湿漉漉的。他盘算着修房,可资金有限,于是改造房屋成了他的心病。2018年底,他成功申请了危房改造,心里有了底气。在亲友资助下,他花费不到10万元就建成了一层楼房,获得政府危改补助2.8万元。“是党的好政策才圆了我的楼房梦!”张金存激动不已。

 “‘十三五’期间,洋县针对危房户积极分类施策,按标准给予危改补助,共实施危房改造2925户,兑付资金6608.72万元,所有危改户已竣工入住。同时,县上自筹资金2000余万元,解决了214户贫困户住房不达标及1117户非贫困户住房环境整治。”县住建局局长杨建鹏说。

  产业就业齐发力,鼓起群众腰包

  “我与村上合作社签了协议,去年种植5亩有机黑谷收了1900公斤卖了9300多元,省心又省事。”日前,纸坊街道办事处草坝村村民王建红“晒”出了自己去年的战果。其实,像王建红这样的受益群众比比皆是。草坝村建成了朱鹮湖产业联合体党委,带动周边的周家坎、文同、李家村等21个村发展黑谷、香米等粮油产业6050亩,引领1200多户群众走上产业增收的路子。

  为拓宽产业扶贫这条主干道,洋县实施“5115”产业扶贫工程,以有机产业为引领,形成“米、果、菌、药、畜”五大产业带协同发展的“1+5”扶贫产业格局。洋县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支持110个贫困村和2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规范运行朱鹮湖、东联、黑米产业联合体党委,有力地引领农村经济超规模化发展。目前,有机产品认证达有机产品认证达14类76种13.2万亩,实现了所有贫困户长中短产业全覆盖,13678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全县已发展特异稻米5万亩、蔬菜18万亩,银杏、油牡丹等中药材7.7万亩,魔芋3.5万亩、猕猴桃1万亩、食用菌520万袋(架)、土蜂1.8万箱。

  罗炽丽是金水碗牛坝村贫困户,在纸坊街道办李家村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从去年2月份开始,她在离家不到800米的洋县绅宝利制衣厂上班,每月近2000元工资,能提前上下班送接孩子上下学。她对工作十分满意。罗炽丽所在的洋县绅宝利制衣厂是苏陕协作项目落地后的第一个社区工厂,该厂从附近招聘近百名群众务工,其中有贫困户30多人。

  洋县为拓宽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渠道,积极探索“社区工厂+贫困户”的就业扶贫模式,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加大资金扶持、强化技能培训、加强融资服务、落实税费减免等措施,建成了汉龙电子厂、绅宝利、朱鹮时装等社区工厂(扶贫车间)17个,吸纳搬迁群众进厂务工,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模式。同时,洋县用苏陕合作契机,每年如期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向外输出务工人员,年均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8403户12415人。同时,洋县积极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3419个,安置贫困劳动力3355人,有效促进了贫困家庭稳定收入。

  莺歌鹮舞风光好,脱贫攻坚催奋进。今年以来,洋县正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群策群力打响了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攻坚战。(贾军 白秦卓 何红涛 杨赓 龙雯)

编辑: 康斌

相关热词: 洋县 脱贫摘帽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