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三个儿子都是高材生,家里有房有钱有保姆,生命却在那个冰冷的冬夜戛然而止……
□ 郝静
近日,一篇题为《穿9万元阿玛尼的空巢老人,儿子们曾想雇警察养爹》的文章在网络热传,点击量10万+。在这篇文章的留言区,人们在对老魏的悲惨结局感到遗憾之余,更多的是对中国孝道“养儿防老”观念的反思和拷问。
■不只是钱的问题
在金钱上,老魏是富有的。三个儿子每人每月寄8000元生活费,他自己每月退休工资近6000元,银行存款早已突破百万元。可是,生前他一次次被民警从雪地救回,孤零零地待在病房,甚至托警察把儿子们抓回来,最终却遗憾地命丧水沟。
网友沙洲认为:“老人对亲情的渴望是再多的金钱也代替不了的。”
生儿养女究竟为什么?网友“醉心创作”表示,老年人怕孤独,不管有钱没钱,他们都喜欢有人陪着,说说心里话。网友吴刚认为,老魏致死前并没有实质性地提出要儿子们放弃所有,必须终生陪护在自己的身边。固然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即便亲人陪在身边也无济于事的疾病,但是从整个事件来看,三个儿子看望父亲的次数却屈指可数。即便三个儿子工作都很忙,但事业与亲情陪伴孰轻孰重?老魏的三个儿子给出了令人遗憾的答案。
■儿女也有难处
这篇文章描述的老魏,在美国的儿子要把他接去,他说他不愿意。
有网友认为,看似是三个儿子不孝,实际上何尝不是老人的自私呢?网友“树欲静而风不止”说,留守老人多了去,像他条件那么好的老人却不多,他大可调整好心态,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好一些,而不是一味地盼着儿子放弃一切回来奉养。网友Huangyan认为,既然要儿女有出息,必然要忍受孤单,社会竞争激烈,一味地把坏名声留给儿女是不公平的。
面对社会老龄化,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是当今社会和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网友平安说,总的来说老爷子算是好福气了,养了三个才子,又个个有能力在经济上出力,但遗憾的是因工作原因不能在老爷子身边照顾。要子女在经济和精力上都做到完美这个不太现实,完善养老体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与养老理念有关
一些网友认为,老魏的悲剧和我们陈旧的养老观念有关。
网友“梅学书”认为,整个社会要适应工业化文明的变化,必须转变“养儿防老”的观念。我们无需责怪那些事业成功的子女们,更不能在道德的法庭上审判这些子女不孝道。社会化养老是发展变革的大趋势,是社会文明的进步,谁也阻挡不了。
网友ZXL表示,中国古代“孝道”的经济基础是家族式自给自足式的农业经济。在现代商品经济基础下的家庭模式中,“养儿防老”的生活模式以及社会观念,不可避免将退出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还引起了许多老年群体的关注,他们的观点集中表现为“最怕给子女添麻烦”。网友pylei说:我现在已经60多岁了,要坚定不拖累孩子的思想,老来孤独寂寞是人必经之过程,很正常。当你的观念改变了且扎根于心,即便孤独寂寞也有成就感,因为你没有拖垮孩子。作为长辈,多想想子女难处,就不会难受了。
这些老年网友在表达理解子女的同时,也传递出一些新的养老理念。
网友Calmdown今年60岁了,是一名空巢老人。为了身心健康,他坚持每周两天大锻练,每天一小时小锻练。他说:“我要趁着清醒安排好自己的一切,每一天都按自己的想法快乐生活,尽量让自己不要过早痴呆、过早衰老。如果真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那一天,我就去养老院。”
网友文文说:“我们可以结伴出游,不要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要坚强独立,把握自己的未来,不断充实生活和内心,提高生活品质,然后慢慢地老去……”
编后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养老观念开始发生改变,不知何时起,“养儿防老”问题在独生子女面前开始变得不那么现实。
人们期待社会保障体系能更完善,期待政府根据老龄化社会实际,建立与文明程度相匹配的养老机制,更期待老年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有所规划,避免老魏的悲剧重演。
但孝对国人而言,是一项最基本道德,是天经地义的人性善缘。父母养育子女不辞辛苦,不求回报,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应该懂得感恩回报的。老人年纪大了,子女们就应该尽量抽出时间,给予他们更多关爱与陪伴。
生命是一段历程,愿每位老人健康快乐,颐养天年。
编辑: 罗亚秀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