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医养结合”搭建兜底扶贫“避风港

2019-09-26 22:58:28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近年来,汉阴县民政局聚焦主责主业,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养老服务、特殊困难群体关爱、社区治理和专项事物各项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从婚姻登记到儿童福利,从社会救助到社区治理,件件关乎民生,事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汉阴县民政局聚焦主责主业,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养老服务、特殊困难群体关爱、社区治理和专项事物各项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方式 走好扶贫“最后一公里”

  汉阴县地处陕西南部、秦巴腹地,辖10个镇141个村,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全县高龄、残疾、慢性病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日益增多,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急需解决的难题。虽然这部分人享受兜底保障政策,但因为没人看管,生活质量非常差,政策保障延伸“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

  为此,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对脱贫攻坚兜底脱贫工作进行多次调研。在基层,敬老院对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进行就地的疾病治疗和康复保健,能力明显不足;医疗机构由于机制和条件限制,开展医疗服务的同时,又无法满足日常养老服务,如此一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在健康、养老上无法得到真正的保障,客观上极大地浪费了医疗资源,无形中也加大了全县合疗支出。

  改革创新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破解因病、因残致贫的失能、半失能贫困人口养老问题,2017年,汉阴县民政局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市率先建立特困供养人员养护中心,对部分失能特困供养人员实行集中供养,走出了一条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融为一体的新路子。

  该模式在蒲双敬老院进行试点,由县财政投资600余万元,以位于蒲溪镇小街村的蒲双区域敬老院为依托,把全镇及毗邻乡镇所有42名失能、半失能五保兜底户集中供养起来,配备17名护理人员,采取两班倒的方式,24小时全程护理,不能吃饭的喂饭、不能上厕所的协助,有效解决了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口健康养老问题。

  通力协作提高养护服务水平

  对失能兜底贫困户通过集中供养解决了生活问题,但健康无法保障。为此,汉阴县让医疗服务阵地前移,实行服务无缝对接,以敬老院场所设施资源为平台,与区域卫生院合作,成立养护中心。在养护中心配备心电监护仪、吸氧、牵引床、针灸理疗等医疗设备,由区域医院为养护中心按失能人员1:2、半失能人员1:4的比例培训、配备医护人员。2名职业医护人员长期驻院,并坚持每日早上按时查房,定期体检,有病及时治疗,为每人建立健康档案。

  “在蒲双敬老院,吃喝拉撒有人管不说,头痛脑热有人嘘寒问暖,按摩、翻身、治褥疮还有科班医生,以前想死的念头没有了,活着真好!”蒲双敬老院的吴兴胜感叹到。

  早年间,双河口镇凤柳村村民吴兴胜在山西省临汾市做建筑工人时,不慎摔成高位截瘫,腰部以下失去知觉,无人照管的他常年躺在床上,锅灶在床边,侧着身子做饭吃,这般黑暗的日子直到他入住蒲双敬老院才有了转变,如今在这里不仅生活有人照顾,医护人员也能全天候为院民们治病,这样舒服的生活让人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目前,汉阴县已在县中心敬老院、蒲双敬老院、龙双敬老院、汉双敬老院4所区域敬老院建立养护中心,基本形成南北两山、川道东西全覆盖的状态。据统计,汉阴县已有164名失能、486名半失能五保户得到集中供养。

  县民政部门负责选择条件成熟的敬老院作为供养主体提供必需的办公、住宿、活动场所、餐饮服务。为了全力建好各敬老院养护中心,提升养护数量和质量,县民政局局长、县政协常委沈涛积极发挥政协人的作用,提出的《关于请求解决我县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机构改扩建的提案》得到了县国土资源局的认可和答复,缓解了供养机构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各敬老院养护中心的供养质量明显提升。

  此外,汉阴县各部门通力协作,筹集350余万元对养护中心进行房屋装修,配备电视、空调、暖气设备,足额安排敬老院养护中心的办公运转费用,全额保证护理人员工资按时发放。种种措施让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充分享受到医疗、护理、康复、养老融为一体的“一站式”现代康养服务。

  人才培养 扶贫扶老相得益彰

  敬老院建立养护中心建立推行以后,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渐渐增多,单靠敬老院原有的工作人员,如此的养护需求是无法满足的,因此新的问题有出现了:谁来护?怎么护?为此,汉阴县通过拓宽公益性岗位开发思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公开招聘,招聘对象中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优先,对其进行集中培训,引导护理人员树立“一责三心五员”的工作理念,积极在饮食起居、医疗护理、心理安慰、临终关怀等方面为特困供养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贴心式服务。以贫助贫,用最需要就业的人去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如此,有益于两个特困群体的扶贫新模式应势而生。

  据悉,护理员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后,每人每月上岗15天,月工资2000元,上满30天的工资有4000元。目前,在蒲双区域敬老院上岗的护理员中有12名贫困户,其中有5名残疾人做护理员。全县16所敬老院共有54名贫困户上岗,其中残疾贫困户有11名。通过此举,实现了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和脱贫攻坚双赢的目标,又真正做到了扶贫不扶懒。

  县民政局局长、县政协常委沈涛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往往在弱势群体身上得到最好体现,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给弱势群体带来的幸福感程度也决定了其文明程度。除了提高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的养护实效之外,下一步,民政部门将再投入600余万元在汉阳、漩涡区域敬老院新建2所特困人员养护中心,建成后,全县300余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可一站式解决医疗、护理、养老等问题,争取在2020年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让更多的失能特困供养人员享受更高质量、更有尊严的养老生活,

  为更多的给弱势群体带来的幸福感、安全感。(来昌荣 雷文姣)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汉阴 民政局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