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铜川市2019年“奋力追赶超越转型发展 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追梦新时代 奋斗新征程”新区主题新闻发布会新区图书馆举行,铜川市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辉致发布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人王乐平主持会议,中省市级近20余家媒体参加此次发布会。
转型发展呈现“新速度”
李辉在介绍新区发展情况中说,新区管委会自建区27年来,紧扣新动能、新业态,加快建设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和南部产业园,着力打造大健康、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科技和城市经济“五大产业集群”,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一区两园五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其中,南部产业工业园区是按照“扩链、延链、强链”的思路打造的全市最早、主导新区产业的承载地、工业企业的聚集地。紧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高端航汽旅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等方向,主创新示范区和科学发展的先行区;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作为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和盐城经济合作两个区中园,做大做强装配式建筑、电力装备、新材料三大产业基地,构筑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连续排名全市第一。工业、旅游、商贸等三产比重5年间提高15.87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建设,其中,陈坪村被评为“中国优质甜樱桃之都”、中国美丽乡村等荣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电子商务实现全覆盖等,为新区转型发展构筑了新优势。
三个经济激发“ 新活力”
布局实施中医药大健康、装备制造、新材料、商业航天科技等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澳威光电子应用技术产业园、航汽铝材料产业园,加快推进西延高铁新区段高速等交通大动脉,规划以高铁站点为中心布局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路域经济、高铁经济,形成枢纽带动效应。依托药王文化,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门户经济。
率先创建了全国首家药王大健康产业孵化园,陆续创建了中医药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示范、中医药核心技术应用等基地,药王中新浩治未病大健康产业园在匈牙利第六届中国-中东欧“16+1”国家总理峰会上,与匈牙利佩奇大学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暨孙思邈医院建成开诊,孙思邈网联中医院、普惠健康体检中心全面运营。
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为重点,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为引擎的流动经济,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入驻,目前已落户企业11家。“三个经济”蹄疾步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改革创新拓展“新维度”
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资金、用地、投资优惠等一系列产业政策下,把握机遇,筑巢引凤。今年5月,新区管委会在第四届丝博会上共签约项目26个,涉及总投资额291.25亿元。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高新技术企业“速育计划”,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的铜川空间技术研究院、铜川物联网绿色发展研究院、铜川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研究院落户新区南部产业园区。星邑空间、灵动飞天等10余家航空航天研发企业入驻新区商业航天城。位于铜川新区的创业大街已入驻50家以上高科技成长型企业,京东云大数据产业园正吸引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云集新区,天健九方毫米波核心芯片将广泛应用于航天、5G等领域。并设立了铜川全市第一支由区县组建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城市品质焕发“新魅力”
为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铜川新区管委会积极开展“四城联创”,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相继打通了华原西道和华夏南道,开元路、长兴路北段建成通车,长兴路南段等4条“断头路”有序推进。围绕资源节约利用的理念,在全市率先实施了西北环线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在华原西道、长青南路、九州东道道路建设过程中加入海绵城市理念,极大的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即将投入建设的玉皇阁二号桥及引线工程、石仁立交等项目,将进一步完善新耀主城区路网体系。
全民健身馆、工人文化宫、朝阳公园全面建成使用,大剧院、博物馆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朝阳公园已成为铜川的“新网红”。经过不断的改造努力,铜川新区2019年上半年人口净增1.33万人,累计人口18.09万人,发展人气不断积聚。
生态如水焕发“新颜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铜川市新区管委会始终坚持环保立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启动“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场生态环境保卫战,持续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举措。实现了智慧新区网格化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四级网格全覆盖,9个高清视频面源污染摄像头和130个治安监控摄像头为执法人员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全面推行渣土车公司化运营模式,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六个100%管理+红黄绿牌结果管理”的防治联动制度。实施VOC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清废”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各类企业128家。
积极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市一中南校区污水压力泵站建成投用。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入户普查工业企业52家。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湖长制,完成了赵氏河湿地公园的红线划定工作,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PM10、PM2.5年均值逐年下降,空气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
文化建设涵养“新气质”
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建设,打造了以崇文街入驻地企业为主体的新区文化产业孵化基地,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0%以上。成功举办了陕西省首届太极文化节、中美篮球对抗赛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推动“唱响铜川”“舞动铜川”“书香铜川”“诗画铜川”品牌活动常态化,逐渐形成了新区“诗会文化”、“翰墨文化”等文化品牌,使全民尽享“文化大餐”。公共文化事业年度任务完成率100%,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80%,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项目覆盖率100%,万人占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666㎡,全区41个村(社区)全部建成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功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其中,秦岭社区获得“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
民生幸福汇就“新画卷”
通过“八个一批”脱贫措施和县级领导结对帮扶3户、科级领导结对帮扶2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的“321”结对帮扶模式,把脱贫攻坚等民生工作做细做实。2019年上半年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9.5%,失业率控制在3.23%以内,教育、社保就业等民生支出均呈增长态势。增加义务教育学位300个,增加幼儿园学位630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普惠性学前教育普及率75%。陕西体育专修学院项目全面开工,梅乐园中学、第一小学、第三小学等教育项目稳步推进。成立市人民医院与新区卫计局医联体,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贫困人口基本公卫服务覆盖率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100%。长命村集中式光伏项目7月4日正式并网发电,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存量商品房安置全部完成,民生实事锦上添花。
李辉表示,他们下一步将以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目标,以“一区两园”为主阵地,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持续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给全区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以优异成绩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孟星辰)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