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8日项目备案到6月27日4证齐全,总共用了49天。”7月16日,延安万达城总经理章庆青说,“延安的行政效率之高出乎意料,行政审批部门放弃节假日和双休日加班加点为企业服务,让人非常感动,我们很乐意来延安投资兴业。”
章庆青说出了众多企业的感受。
2018年以来,延安市抓住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双试点”机遇,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作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重点,着力破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的难题。
“2018年,全市政府投资、企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120个和90个工作日,达到了改革试点要求。”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利功说,“今年以来,审批时间平均再压缩20个工作日,分别为100个和70个工作日办结;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结,全面深化改革又迈进了一步。”
“一张蓝图”规划一个系统管理
长期以来,因行业管理制度的不同,导致行业部门规划差异性大、协同性差,给建设项目生成和审批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这一弊端,延安市决定实施“多规合一”,将国民经济、城市总规、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综合性规划坐标转换,对文物保护、交通系统等34个规划图层科学叠加,促进发展目标、空间坐标、用地指标“三标衔接”,形成中心城区建设规划“一张蓝图”。
2018年9月,延安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正式启动。“多规合一”的运行,为加强部门协调、实现集中审批、提高审批效能奠定了基础,促进了项目的生成提速。截至6月底,延安“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共储备项目302个,发起征求部门协同意见项目68个,其中25个项目已通过网上协同完成合规性审查,并推送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审批。
2018年10月20日,延安市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该系统与住建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省发展改革委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延安市级“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和城市规划“一张蓝图”互联互通,覆盖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截至7月12日,全市上线运行项目1136个,申报事项2013项,已办结1733项。
一张表单申报一个窗口办理
“今年3月15日项目启动, 5月30日拿到施工许可证,总共用了75天。我公司曾经在其他地市实施过的类似项目,从项目启动到动工,审批手续得将近一年时间。”延安市区中心街地下城市综合体项目负责人耿振铭说,“项目启动后,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派专人辅导我们准备申报的材料,每个环节‘一路绿灯’,快捷高效的行政效率和优质的服务,太暖心了。”
延安市通过“减、放、并、转、调”5项措施,大刀阔斧精简环节、优化流程、减少材料,重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50项精减到25项,审批材料由205件精减到126件;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42项精减到16项,审批材料由156件精减到89件。同时,编制了“一事项一表单”,一次申报、不同审批阶段材料共享共用,解决了材料多头申报、重复提交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办事成本,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为了方便企业申报项目,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延安市制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个窗口”运行管理办法》。同时,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推出“重点项目全程帮办代办”“上门服务”“延时办理”“预约审批”等服务举措,为重点项目审批开辟 “绿色通道”。
一套机制运行一个部门审批
通过大量系统性的调查研究,借鉴全国先进地区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延安市建立起科学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制度体系,编制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标准化手册,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集中审批管理办法、操作流程、联合竣工验收管理等38项制度,所有审批事项严格按照制度办法规范运行。
延安市发挥集中审批制度优势,打破了原来各行业部门分散审批管理相互掣肘的体制藩篱,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审批事项,归集到行政审批服务局一个部门统一管理、集中办理。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王志海说:“一个部门集中审批的推行,破解了行业规定互为前置、审批流程繁杂冗长等难题,行政审批效能大幅提高。”
延安市在探索实践中,创新推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六个一”模式,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彻底解决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长、部门多、环节多、材料多等“顽疾”,赢得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
2018年12月,国家住建部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延安评估调研,对延安市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延安发挥集中审批管理优势,改革力度大,创新特色明显。2019年7月4日,在延安召开的陕西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暨培训会上,延安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经验和做法在全省推广。
编辑: 何欣润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