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打出扫黑除恶“组合拳”

2019-07-18 10:53:00  来源:榆林日报  


[摘要]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子洲县紧盯从严治党不严、干部管理不严、社会治理不严三大问题,有效铲除黑恶势力及其滋生的空间,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开展,有力维护了...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子洲县紧盯从严治党不严、干部管理不严、社会治理不严三大问题,有效铲除黑恶势力及其滋生的空间,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开展,有力维护了全县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在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中,子洲县社会治安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周密部署 实现全覆盖无死角

  子洲县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先后召开10余次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20余次专题会议、整改会议、联席会议、推进会、培训会、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会议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行周密部署、深入推进,对全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安排部署。

  该县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实施方案》,建立考核评价问责制度,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纳入全县常规巡察范畴、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乡镇和部门单位坚决予以追责。政法委、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建立了涉黑涉恶及“保护伞”问题线索双向移送反馈机制,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工作合力不断强化。针对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犯罪问题的12个重点行业领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行业热点、重点领域“乱象”整治工作机制。

  宣传发动 政法干部来到群众身边

  为了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活动,子洲县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出台《子洲县涉黑涉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对举报查证属实的最高奖励5万元。

  该县组织专门力量和流动宣传车,利用逢集遇会、戏场庙会、农贸市场、中心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进乡镇、进农村、进企业、进场所的扫黑除恶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在主要街道、乡镇、村落、居委会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宣传单,开展陕北秧歌、民间说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扫黑除恶宣传。

  子洲县还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培训会,抽调法检公骨干力量组成两个宣讲团进乡镇、进部门、进企业进行宣讲,有效增强了各级各部门业务能力。在城区、城乡结合部,各乡镇逢集会、庙会等人员密集场所发放宣传资料30万余份,设立举报箱70余个,在各类媒体发表信息稿件600余篇,逐步形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浓厚氛围。

  线索摸排 深挖细查136条线索

  线索精准摸排是打击涉黑涉恶行为的基础。子洲县出台实施意见,确定了“20个彻底摸清楚、5个坚决不放过”。对2014年以来未侦破、未办结的刑事案件和2016年以来公安机关采取取保候审,检察院决定不批捕,法院判处缓刑、裁定假释人员及法律文书注以“在逃”“另案处理”的案件,进行集中排查复查。

  该县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干部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逐社区、逐村、逐单位、逐场所进行调查摸排,建立摸排台账。强化部门摸排,组织公安、检察、司法、纪检、信访等部门梳理各类案件线索,深入一线收集线索、串并研判。截至6月底,全县共收到涉黑涉恶涉乱案件线索136条,全部予以转办交办,已办结并回复113件,正在核查23件。

  依法严惩 专项行动雷霆出击

  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该县保持高压态势不动摇,以“零容忍”的态度铲除黑恶势力及其滋生空间。政法机关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先后开展了“四打三抓专项行动”、缉枪治爆、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打击新闻敲诈、“2018秦剑禁毒”“五大乱象整治”等,并将严厉打击病残吸贩毒人员纳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范畴。结合中央扫黑除恶第12督导组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个再来一遍”和“三个大起底”工作要求,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全力开展严查严打案件侦办工作,确保打击处理、“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到位。

  截至6月底,该县共破获涉恶类刑事案件45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56人;查处涉恶团伙案件2起,已打击处理5人;查处涉恶集团案件1起,已逮捕3人。立案审查33起3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5人。对19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了整顿,村“两委”换届期间,共取消不符合村干部任职资格候选人14人,换届后进行“回头看”,清理不符合条件村干部2人。

编辑: 高三宝

相关热词: 扫黑 除恶 子洲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