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唐冰
再有一段时间,陶锦翔第一家开在外地的分店就要正式营业了。
“做餐饮这么多年,从一开始的每天几桌到现在的多家分店,真的挺不容易。”陶锦翔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因为家庭贫困,身为长子的他早早就进入社会,打工赚钱帮父母分忧。
由于没有文凭,也没什么特长,陶锦翔最早只谋得了一份在西安市炭市街一家海鲜店当小伙计的差事。“虽然每个月只有几十块钱,但是很快乐,也为今后涉足餐饮业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白天打工,到了晚上,陶锦翔便去夜大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大专文凭。
1990年,陶锦翔开起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海鲜小摊位;2009年,他的第一家清真炝锅城开业。这期间,经历过转型、面对过质疑,陶锦翔始终没有放弃,而这份坚持,也换来了如今多家分店一到饭点就门庭若市的景象。
“不怕产品没市场,就怕产品没质量。”当想起做炝锅的初期,门庭冷落,每天都有大量海鲜被倒掉,“有人给我说,海鲜不必每天都用新鲜的,咱们陕西人口味重,多放些调料吃不出来的。”但陶锦翔还是守住了质量和良心的底线,坚持选用新鲜海鲜。“做企业,不只是赚钱,更要经营声誉,用良心回馈消费者的信任。”
企业不断盈利之后,陶锦翔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回馈社会。“我是从一个小小打工仔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正是因为有大家的支持,我才能走到现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企业才能长存,还能鼓舞员工士气、提升员工荣誉感,这是好事,要多做。”
为了振兴民族文化,2003年,陶锦翔出资举办“西安回民老师庆祝教师节联谊会”,并给每位老师赠送奖品和礼金。
向汶川灾区捐款、向青海玉树灾区捐款、捐修福利院、捐建茅坪回族希望小学、捐建厚珍子乡希望小学、修建清真寺、资助贫困大学生……十多年来,陶锦翔的企业累计捐款捐物百余万元。
2007年,陶锦翔担任西安市新城区人大代表,从此,他的心中不仅装着企业和员工,还牵挂着新城区的老百姓们。在了解到白保民的妻子住院无力承担手术费后,陶锦翔立即为其补上了2000元手术费,随后又分别为丹尼尔社区、群策巷社区等分别捐赠5000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从2014年端午节开始,陶锦翔的爱心事业清单上又多列入了一项:邀请城市清洁工聚餐。“每一份劳动的付出都值得尊敬,环卫工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创造了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护。”
“守法经营、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这是大家给陶锦翔贴上的标签;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诚信与社会责任模范人物、西安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西安市十三届政协委员……这是社会对陶锦翔的认可。面对这些,陶锦翔从没有骄傲自满,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未来还要更加努力。”
编辑: 陈晶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