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园里绽放民族团结花

2018-07-04 09:49:05  来源:各界导报  


[摘要]“再有两个多月,这些石榴就成熟了,到时候我们会和学校里各民族同学还有老师一起来采摘。”向记者介绍的女孩名叫热西达木,来自新疆莎车,是该校计算机科学学院一名大三学生,从去年5月起,她就来到学校“石榴籽工作坊”担任学生助理。...

  □ 记者 唐冰

  仲夏时节,陕西师范大学石榴园郁郁葱葱,一颗颗青色果实挂满枝头。

  “再有两个多月,这些石榴就成熟了,到时候我们会和学校里各民族同学还有老师一起来采摘。”向记者介绍的女孩名叫热西达木,来自新疆莎车,是该校计算机科学学院一名大三学生,从去年5月起,她就来到学校“石榴籽工作坊”担任学生助理。

  在“石榴坊”,像热西达木这样的少数民族学生助理共有16名。“现在大家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来找我,我很愿意帮助他们。”热西达木说,我感觉我们每个人都是“石榴籽”,为了共同的目标紧紧团结在一起。

  “我们每个人都是‘石榴籽’”

  陕师大是陕西民族学生数量最多的高校,共有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43个民族、3800多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分布在27个学院及研究中心。

  为了搭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去年5月,按照“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引路人”工作理念,学校建起了“石榴籽工作坊”,采取多种方式实施暖心工程,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精准帮扶”。“石榴坊”还依托“互联网+”思路,开设了微信公众平台“师大民族之声”,创办了电子刊物《民齐》,举办“九思”民族文化网络大讲堂,为各民族学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助力他们阳光成长、早日成才。

  在“石榴坊”,热西达木主要负责《民齐》杂志的征文出版等工作。“去年在学校组织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上,一位老师推荐我来这里。”她说,刚到时自己有些胆怯,但在老师鼓励下,慢慢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还通过这个平台结识了很多少数民族同学。

  暑期在家乡支教、在校外成立少数民族学生公益志愿队、协同少数民族志愿者队伍到养老院探访……热西达木说,从11岁起,自己就开始享受国家对偏远及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教育扶持政策,得到了在上海求学的机会,如今很愿意用热情和真诚投身到志愿公益事业中,通过点滴小事为社会做更多有益的事。

  从“他乡”到“家乡”

  2016年3月10日,陕师大师生代表们在校园内开拓出一片“民族团结石榴园”,种下56棵石榴树,寓意师大各民族师生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去年2月,学校向全校师生征集创作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曲《石榴花开》,得到了师生广泛响应,共征集原创作品30多部。如今,《石榴花开》R&B、轻快和主题曲3个版本已经推出,不仅在校园获得很高传唱度,在网络上也引发反响。

  “在这里,我们就是团结亲密的一家人。生活在这里,我感到很温暖。”来自新疆伊犁的热依木曾在陕师大就读硕士,如今,他已成为该校民族教育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并定居西安。热依木说,当初选择留校是为了能帮助更多少数民族学生,为学校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因为我是从学生时期过来的,更能理解少数民族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同时,我也深切感受过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细致关怀,想把这种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热依木说,在自己身边,还有许多经历相仿的留校老师,西安对于他们而言,已经从过去的“他乡”变为如今的“家乡”。

  依托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体系,陕师大在日常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知识获取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还不断创新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形成了思想引导有“方向”、学业解惑有“平台”、生活帮扶有“温度”、严格管理有“榜样”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陕师大育人模式”。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覆盖预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秀少数民族人才,先后被国务院、团中央、国家民委、陕西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石榴坊 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