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峰荣
这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育合成独特多姿的风情韵味。
这是一片丰饶厚重的土地,“中国马铃薯之乡”“世界红花荞麦原产地”的品牌蕴涵着无限的潜能活力;
这是一片雄浑壮阔的土地,“全国县级油气产能位居第一”,充满着巨大的挑战生机。
这就是“秦时明月汉时关”、自古三秦要塞当今摄影创作热土、被称作陕西省西北门户的定边县。
这里,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大西王张献忠故里,这里,是史无前例的红军长征入陕第一站,这里,是陕西唯一的千年湖盐生产基地,这里,长城贯境而过、古堡墩堠随处可见。
这里,人文景观风姿独特,自然景观雄浑壮美,是摄影创作绝佳的采风基地。这里,有一支风雨无阻、早出晚归、爬冰卧雪、翻山越沟的摄影艺术创作队伍,这就是定边县摄影家协会。定边,摄影历史较为久远,摄影事业人才辈出,前有陈宝生、陈宝玉、陈天宝等老一辈摄影家,后有田国印、李生程、陈莉莉、钟子俊等摄影后起之秀,享誉中国摄影界。定边,摄影队伍蓬勃壮大,摄影创作硕果累累,已有17人加入中摄协、21人成为中摄协著作权协会会员,有省、市摄协会员219名,148人取到“高级摄影师”资格证。共计出版各类摄影作品集一百多部。摄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行为。虽说高科技产品手机普及后,进入全民摄影时代,但要使摄影真正升华为艺术,确非易事。打造好这门艺术,可记录时代的原始风情、定格历史的真实面目、聚焦社会的五光十色、捕捉人生的千姿百态;运用好这门艺术,可扩张群众文化活动的流光溢彩,助推县域文化建设事业更上一层楼;操作好这门艺术,可直观地广告家乡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放大热土开发招商诱人的知名度。
有人说,摄影就是照相,有啥了不起,这是对摄影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作用不解。一幅优秀摄影作品,可感染全世界。1991年,摄影家解海龙在安徽省金寨县张湾小学,聚焦了一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照走红,这张纪实摄影照成为了希望工程的头像,让亿万人动情心颤。为此,国内外无数人捐款捐物,一大批希望小学、希望工程兴建起来,千千万万贫困孩子在“希望工程”的惠泽下,开始改变了命运。这张摄影作品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无法估量,经济效应则以百亿计。自然,大眼睛苏明娟也因此照改变了人生。类似的摄影照片、类似的摄影效应,不胜枚举,光影神力,可赞可颂,光影作用,不可低估。
政协定边县八届三次会议上,在时任政协主席贺子明挺力下,委员蒋峰荣倡议并联合数名同仁向县委县政府撰写了一份提案,即“关于将定边县创建为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摄影创作基地的建议”,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将此提案纳入定边县文化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创建工作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保障创建工作经费。五年来,定边创建“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摄影创作基地”工作步步推进,一年上一台阶,受到省摄协、中摄协的全力支持。
大美定边,四季迷人,摄影团队,创作无休。冬天,定格银装素裹、山舞银蛇的妖娆,春天,聚焦桃花吐粉、杏花溢彩的绚丽,夏天,采集万绿勃发、郁郁葱葱的壮观,秋天,抓拍田园花海、色彩缤纷的烂漫。
壮观定边,盐湖景象,白于雄姿、大漠孤烟、长城逶迤、油田风光、城市夜景、农民耘收情状、工人作业场景、百姓生活印象,都是摄影人完成创作的独特素材。光影定边,全国出彩。近年来,定边县摄影工作者共获得国、省市级各类影展奖项1000余人次,发表摄影作品上万幅。定边摄影家协会连年被陕西省摄影家协会评为先进集体,三次获得国、省级影展“优秀组织奖”。2016年2月,陕西省摄影家协会授予定边县省级“摄影创作基地”,并予以挂牌。2018年12月17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全国四十二个省市摄影家参加的“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摄影创作基地工作会议”在定边召开,县长焦利民从中摄协秘书长高琴手中接过了“中国摄影创作基地”的牌子,全场响起了热烈祝贺的掌声。这是定边县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件盛事、发展繁荣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定边对外宣传上又一张自豪亮丽的品牌。文化是软实力,但创建“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摄影创作基地”需硬件,在一项项达标的硬件上,蕴含着县委县政府的文化远见和相关领导的文化情怀,浸透着定边摄影人甘为艺术奉献的品格意志、智慧汗水。
定边摄影人,不忘艺术初心,牢记特殊使命,“中国摄影创作基地”的挂牌,将会更加激励他们镜头大放异彩,持续取得丰硕创作成果,为地方文化建设助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递交一份更辉煌的答卷,为满足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搂起袖子加油干”,不停步、不自满,不断追赶超越。
(作者系九三学社榆林市委定边学习组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定边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定边县摄影家协会顾问)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