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鹏 文/图
“老来寻乐重情调,熏梅染柳又是春。顽童欺爷过古稀,老妻伴翁步金婚。和诗填词弄文网,拈花惹草观古今。谈笑鸿儒无新旧,尽是举杯邀月人。”2016年,73岁的窦杰民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诗集《泥尘集》,在朗诵赏析会上,他有感抒怀。
今年75岁的窦杰民满头华发配上一件黑皮夹克,十分精神。他爱写诗、爱朗诵,也爱唱歌,站在台上,一开腔就能吸引无数目光。
窦杰民的诗寄托着情感的最真实表达,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他都借诗词记录下来。自2016年以来,他每年都要积攒厚厚一本诗集。
窦杰民说,常言“男儿有泪不轻弹”,他可不是那样的人。看电视剧、读书看报流泪是常事。正是由于感情丰富,再加之爱好诗词文学,几十年下来笔耕不辍,就有了这些文字积淀。
这诗词写得既要合辙押韵又要别人能看懂,还真得费一番功夫。窦杰民经常在身上揣几张纸,日常遇到的事情,来了灵感就赶快记下来。到了晚上夜深人静时,再掏出来思前想后反复琢磨。“真正的好诗词,在吟诵中就能体味到金紫琳琅、宫商并作的感觉。”窦杰民说。
“常言道‘诗言志’,很多人把‘志’理解为‘志向’,其实它泛指人类的一切感情。产生诗歌的条件是景或境,触景生情,‘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就有了诗。”窦杰民老人情感丰富,在生活中与朋友偶遇都能激发创作灵感。
窦杰民的《泥尘集》分“瑶筝篇”和“采撷篇”,分别是律、绝诗和新诗、词曲等,时间则可以追溯到1978年。窦杰民老人说,年轻时他就喜欢文学,苦于当时条件有限很难找到诗词书籍。那时他就留心收集、积累,从抄写成语、经典诗词开始,每当遇到好的诗词文章,窦杰民都会抄写下来,他的书柜中,光抄写的笔记本就有13本。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学着填词写自由体新诗,到八九十年代开始创作反映工作的律诗、绝句。窦杰民的诗越写越有味道,也因此结交了更多喜欢诗词歌赋的朋友。
窦杰民老人借几年前创作的一段“古稀抒怀”乐道:“岁进七十一,时年过古稀。唱歌会朋友,诗书习礼仪。回首人生路,斟酌未自欺。而今颐天年,沐浴阳光里。”他希望更多老人都能爱惜身体,自得其乐,发挥余热,为美丽中国贡献点滴。
编辑: 陈晶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