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防洪排涝智能化 改善城区“逢雨必淹”

2018-11-07 09:18:14  来源:各界导报-各界新闻网  


[摘要]近年来,宝鸡市城区出现了“逢雨必淹”的现象,高新大道、公园路高架桥等地遇雨路面积水严重,车辆难以通行,造成交通受阻。尤其是今年夏季的短期暴雨使市区发生严重内涝,对居民出行甚至人身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影响。...

  近年来,宝鸡市城区出现了“逢雨必淹”的现象,高新大道、公园路高架桥等地遇雨路面积水严重,车辆难以通行,造成交通受阻。尤其是今年夏季的短期暴雨使市区发生严重内涝,对居民出行甚至人身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影响。

  产生内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城市地面自然滞、蓄雨水能力降低;二是气候因素导致极端暴雨;三是排水管渠等防涝设施的排水能力不足;三是城区发展与水务建设不同步;四是城区空间结构形态变化使发生内涝的风险增大;五是公众认知缺乏,灾害信息不能及时送达市民;六是排水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不健全,减灾应急保障能力不足。

  建议:

  ——划定生态空间控制红线。严格划定城市河道及滨岸地带的生态空间控制红线,促进水空间通道与城市开发、道路建设、园林绿化统筹协调,并加大城市郊区中小河道治理力度。

  ——理顺管理职能。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明确市域各点的防洪排涝工作责任主体。同时,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合理布局市区范围内易涝区域的地下信息系统。

  ——健全相关政策支持。通过立法的方式,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将雨洪控制和利用工程作为强制性措施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自然地面、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等雨洪控制和利用设施。

  ——建立洪水风险识别体系。尽快建立以洪水风险图为支撑的洪水风险识别体系,引导居民通过洪水风险图认知洪水威胁,提升应对能力。(宝鸡渭滨民革王露婷)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宝鸡渭滨民革 生态空间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