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2018-10-19 08:36:31  来源:各界导报-各界新闻网  


[摘要]  生态环境优美 村容村貌整洁 产业特色鲜明
三原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金秋清晨,朝阳初升,走进三原县城关镇麦刘村,美丽乡村图景在眼前一帧帧浮现。  村口一块...

  生态环境优美 村容村貌整洁 产业特色鲜明
三原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金秋清晨,朝阳初升,走进三原县城关镇麦刘村,美丽乡村图景在眼前一帧帧浮现。

  村口一块镌刻着红色村名大字的巨石古朴醒目,笔直平坦干净的街道,整洁别致的沿路草坪花坛,绿意葱葱、百花争艳;农户宽敞明亮的房屋墙面,画师们挥舞着笔墨描绘着一幅幅新风美画;村子中间现代而漂亮的广场上,村民们正在这里健身晨练。“没人能想到这个广场是在原来废弃的垃圾坑上建起来的……”村民们高兴地说,“我们村现在的村容村貌和以前相比,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是三原县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带给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决策号召,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一年多来,三原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遵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建设思路,务实重行,立说立行,在全县14个镇(办、中心)166个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群众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八个统一”长效机制创新建设示范带动

  一年多来,三原县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特点,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文则文的原则,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乡村风情;坚持以民为本,基础先行,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实施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建设,夯实环境设施建设基础;坚持示范带动,按照由线到点,由点到面的原则,以全县5条主干道路沿线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先进示范路段和示范村,用先进示范点带动整体工作开展。

  同时,三原县注重坚持长效管理,探索创新建立“八个统一”长效机制,即统一收费、统一人员、、统一车辆统一车辆、、统一标志统一标志、、统一收集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统一保洁、统一考核,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成为一项突出亮点工作在全市进行推广;强化举措,严格落实奖惩,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建立24小时工作推进微信群,各责任单位负责人每天群内汇报工作,一线督查,跟踪曝光,坚持每天汇报,每周打分,每月排名,严格考核,以奖代补,充分调动了各部门、各乡镇的工作积极性。

  据统计,2017年,三原县共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4900万元,累计清理垃圾396349立方米,清理柴堆、粪堆、杂物堆90388处,清理乱贴乱画野广告46319处,拆除旱厕10239座,改厕2771座,拆除乱搭乱建1652处,建立垃圾堆放点95处,配备保洁员861人,配备垃圾箱(桶)48914个、收集斗143个、垃圾转运车273辆,建成了以新兴镇五四村、城关街道办五一村、安乐发展服务中心蔡家村等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43个示范村。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污水处理解决难题引领乡村治污方向

  走进该县陂西镇大华村,首先被村口一片由11个大小不一的水池组成的湿地吸引。这些水池大小各异,彼此相连,是大华村的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厂。

  多年来,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的生活,大华村在环保部门和县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50万元,因地制宜,将村中原有的一个废弃的涝池改造成污水处理厂,新建村级污水收集管网3900米,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对全村5个组363户群众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置,处理后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水质标准要求,可用于农田灌溉,彻底解决了全村群众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同时村上又对周边进行了绿化、美化,建有凉亭、广场、公厕等配套设施,,过去蚊蝇乱飞过去蚊蝇乱飞、、恶臭难闻的臭水坑如今变成了环境优美的水景广场。

  当走进陂西镇五一村,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这里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池阳湖水面如镜,倒影着蓝天白云,美不胜收,走在绿树成荫的环湖路上,让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

  像大华村和五一村这样的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在三原县并不是个例。目前,全县共建成这样的污水处理设施10处,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的污水处理问题,同时也引领着农村环境污水处理新模式。

  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焕发乡风文明气象

  美丽乡村,美在环境、美在生态,更美在人文、美在精神。

  在三原县,提起安乐社区蔡王村,群众会不由自主竖起大拇指。这个晚清时代从山东移民到陕西的小村庄,家家户户的墙上都挂有家训家规,经过了上百年的传承延续至今,使蔡王村形成了家庭和睦、邻里友善、民风淳朴的良好村风,并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家训村”。该村128户,李、高、文、胥、杨等7大姓占户数一半以上,,苦难经历和现在的幸福让他们把听党话、跟党走、爱党爱国作为传承家业、教育子女的第一要点,同时根据各个家族发展的不同也注入了相异的内容,例如李家注重入仕干事、高家看重文化素养、文家紧抓子女学习、胥家重视经济发展……这些朴素的家训家风为蔡王村形成良好村风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蔡王村两委班子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县镇两级大力支持下,建成了蔡家村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幸福院、文化室等,开展了致富能手、好媳妇、好公婆、幸福家庭评选活动,一个民风淳、村风正的崭新农村展现在人们面前。

  说起陵前镇的大寨村“乡风文明促进会”,在周围十里八村可谓是远近闻名。他们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行为。经过促进会几年的努力,攀比、浪费的办宴陋习没有了,大家都执行一个标准,轻松办宴,既杜绝了铺张浪费,又减少了因攀比、爱面子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促进会负责人薛笃告诉记者,现在不光是大寨村,乡风文明促进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通过宣传和引导,全镇19个行政村都有群众自发成立了分会。据不完全统计,,已累计为全镇群众省下了至少已累计为全镇群众省下了至少300300万元的宴请花费,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已经深入陵前镇的村村落落,家家户户。

  产业发展兴旺源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在三原,乡村的美丽,是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是生活富裕。

  三原县的蔬菜种植颇有美名。距离县城8公里的城关街道办五一村,立足实际,成立了三原县绿爽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依托电商、微商等渠道,采取传统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扩大市场规模。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有社员2000余户,成员6000余人,拥有各类大棚近1000个,无公害蔬菜基地6800亩。在周边各地有固定销售网点20余个,全国专向销售市场15个,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150余人,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2017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以上。五一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新路子。

  除此之外,依托“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和长坳古镇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餐饮业的鲁桥镇孟店村和陵前镇长坳村;将全村土地流转给企业发展苗木种植的安乐发展服务中心新庄王村;深入发掘本村历史遗迹,打造文化旅游的嵯峨镇天井岸村,都是三原县依靠自身特色及产业优势,带动农民致富的先进示范村。

  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第一次美丽乡村建设观摩推进会上,三原县委、县政府郑重承诺:2018年,将持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计划投入资金9200万元,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力争用三年时间到2020年使三原166个村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面朝未来,春暖花开。随着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开展,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乡风文明繁荣、农民生活富裕的新三原正向我们走来……

  (顾书亮 赫滢 余永亮)
  《各界导报2018年10月19日 第4156期 第四版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三原 乡村振兴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