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诠释脱贫攻坚政协担当——旬阳县政协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18-09-04 07:40:48  来源:各界导报  


[摘要]谁也没想到,汉江支流旬河西岸,东有S102省道依河而建,境内有天然太极湖的旬阳县赵湾镇华山村,会是个“望着电站吃不到水”的缺水村。这个“羊肠小道满坡跑、村里开会全靠喊”的贫困村,多年来,村民日复一日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

  □记者原登荣 海云 实习记者 黄媛

  谁也没想到,汉江支流旬河西岸,东有S102省道依河而建,境内有天然太极湖的旬阳县赵湾镇华山村,会是个“望着电站吃不到水”的缺水村。这个“羊肠小道满坡跑、村里开会全靠喊”的贫困村,多年来,村民日复一日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

  华山村是旬阳县政协机关包联的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448人。近年来,旬阳县政协通过推行“小组联帮”、“改善交通”等脱贫服务方式,夯实干部帮扶责任、扫清脱贫障碍,目前该村在册未脱贫户已降至57户169人。

  联帮机制聚攻坚合力

  “我常年生病,儿子在外打工,包帮干部把贫困户当‘亲戚’,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实意抓产业,全村群众都看在眼里。”华山村贫困户李清意激动地说,联帮小组已在他家开展了多次集中劳动,并帮他家发展洋芋、红薯等脱贫产业。

  2017年,华山村落实包帮干部40人,其中县政协机关23人。包帮队伍看似强大,但由于来自不同单位甚至出现“各自为战”局面。为此,旬阳县政协主席田丽萍要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要加强与全体包帮干部沟通协商,并尝试建立了6个联帮小组,夯实帮扶责任。

  “联帮小组打破了‘单兵作战’局限,实现了包帮干部力量上的优势互补,对助推全镇脱贫攻坚有积极意义。”赵湾镇党委书记陈子勇说。

  据了解,目前小组联帮机制已在赵湾镇全面推广,352名市县镇村四级包帮干部共组建了50个联帮小组,活跃在9个贫困村。

  打通“脱贫致富线”

  2016年,按照高山林果和烤烟,中低山时令水果和蔬菜,山下河道大水面养殖及休闲垂钓的发展思路,华山村整体脱贫有了产业支撑。

  “要想富,先修路。华山村要想脱贫就得打通‘脱贫致富线’,只有改变交通闭塞状况,才能治穷病、拔穷根,老百姓种植的蔬果才能卖出去。”说起华山村脱贫攻坚工作,该村第一书记赵刚、扶贫工作队队长李万志感触良多。

  “为解除闭塞交通给华山村产业发展戴上的枷锁,县政协凝聚各方力量、多方筹措,为华山村争取项目和资金,先后加宽加固改造路面4公里,新修到村到组道路15余公里,形成全村公路大循环。”田丽萍说。正是在县政协努力下,打通了华山村的“脱贫致富线”,保障了村里蔬果及时流入市场。

  “开会用嘴喊、出行两腿灰”,如今的华山村,宽敞的水泥村道通到村边山梁,即使是雨季依然有客商来到田间地头收购农产品。“有了交通保障,村民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日子离我们不远了。”贫困户刘佳柱笑呵呵地说。

  文史资料珍存扶贫故事

  说起即将出版的旬阳县政协编撰文史资料《脱贫攻坚在华山》,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孙寿瑜动情地说,“扶贫过程中这么多感人又难忘的故事,必须记录下来,作为珍贵的资料珍存。”

  2016年以来,旬阳县政协文史委创新推出“扶贫存档”形式,把干部扶贫日记、工作成果汇集成册,让扶贫故事留得住、扶贫精神永流传。

  旬阳县政协还经常组织脱贫攻坚交流活动,包帮干部将扶贫故事写成诗歌、快板、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大家一起上台表演,激发机关干部工作热情。“机关上下所有干部上台交流表演,这在全市范围内可能还是头一遭。”田丽萍笑着说。

  如今的华山村,村道畅通宽敞,行道树栽两旁,小楼林立、产业兴旺,群众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提起这些变化,田丽萍坚定表示:“今年是华山村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旬阳县政协将继续大力推动扶贫工作,一定要打赢脱贫攻坚战。”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旬阳县 政协 脱贫攻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