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严智满同志在宜君工作的点滴往事

2025-09-08 12:35:40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严智满是浙江东阳县人,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1973年,他从延安调到宜君县担任县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后来又担任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主任。...

  □ 尚晓明

  兰台抒志佐霍公,风风雨雨步从容。

  宜君辅政逾八载,心血倾注利三农。

  义乌为民参议政,潜心建设树勋功。

  英年早逝诚遗憾,满腹经纶俱尽忠。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刘民立先生为缅怀严智满诞辰90周年写的这一首诗。上个世纪70年代,严智满在宜君工作时,他家和我家距离不远。当时我年龄小,记忆中,他和妻子李仙宝为人热情,平易近人,常带着孩子们来我家做客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大人熟悉起来,慢慢成为挚友,我称严智满为严伯伯,我也了解到他的一些往事。

  严智满是浙江东阳县人,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1973年,他从延安调到宜君县担任县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后来又担任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主任。

  1981年7月,在宜君南山峁与县第一中学张延楠校长(右二)、尚贵荣(左一,县政府办主任)、郑志杰(右一,副县长)合影

  上世纪70年代的宜君属延安地区管理,是延安地区最南边的一个县,号称延安南大门。当时宜君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但粮食生产相比延安北部那些县,气候和耕作条件还相对好一些,主要产小麦、玉米,延安人称宜君为粮仓,粗细粮比为5:5,比延安地区7:3标准要高。

  只不过那时宜君城在山梁上,海拔比较高,风很大,到了冬季尤其寒冷。由于当地缺水缺电,平时用水要到县城南山峁或小沟里挑泉水。记得我家距离水源较远,每次和哥哥抬一桶水得花很长时间。到了夏季和冬季枯水季节,机关用水就要靠汽车到金锁关拉水喝。另外,当地山泉水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比例,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小孩容易患“大骨节”“克山病”,由于缺乏科学认识,人们普遍认为宜君的“水土硬”。因此,孩子到发育阶段,家里条件好的人家,就送孩子去外地“换水土”。

  县城的用电,主要靠县农机厂两台柴油发电机发电。每天定时向县城居民供电4至6小时,家家户户都有一盏有玻璃罩的煤油灯和数量不等的蜡烛,是那个时候家里的“标配”。

  严智满一家来自富裕的鱼米之乡,特别是还带了两个年幼的孩子。这些情况在宜君县城,自然而然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宜君城缺水少电,吃得差,老严不会多呆,很快就会调走。”

  “你听说没?老严的两个孩子准备去西安上学。”

  ……

  严智满在宜君工作的8年里,主要分管农业。他工作扎实,原则性强,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并用自己的行动,扎根山区,造福宜君,给当地群众留下记忆最深的几件事有:

  一是抓粮食生产。宜君多丘陵山地,“地不肥、水不美”,粮食生产条件并不优越。1973年,宜君总人口8.1万人,农业人口就达7.59万,但粮食总产量只有2823万公斤,人均只有374公斤。

  严智满带领干部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行山、水、林、田、草、路整体规划,对塬区、川道、山地采取不同的改造办法,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1975年时,宜君粮食产量创纪录地达到3521万公斤,人均粮食达到了498公斤,为国家交售公粮984万公斤,人均贡献了127.8公斤,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这年10月,宜君县被评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延安地区组织全区农业三级干部在宜君召开现场会观摩学习,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现如今,宜君早已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农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提高,严智满等人兴修的梯田台地依然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第二件事是修水库。宜君地域面积不小,但境内并没有大的河流,加之当时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全县十多条长流水的河流年平均流量仅为1.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7762立方米,而且水低地高、坡度大,利用困难,缺水少水一直威胁着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

  严智满刚到宜君工作,正赶上宜君人民大兴水利工程,他又是分管这项工作的县领导,自然全身心投入进去,当时采取群众大会战的形式搞基本建设,干部群众一起上,工作紧张时,吃住在工地,一连十多天回不了家,在工程最紧要的时候,严智满的父亲病危,浙江老家来信催他回去,与老人见最后一面,由于工作忙,始终未能回去,成了严智满终生的遗憾。

  这一时期,宜君先后修建了西河水库、李家河水库、梁塬水利灌溉等工程,为宜君后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特别一提的是,建设西河水库和引水工程。西河水库坝址位于距宜君县城以西3公里的清河中游,建设西河水库在宜君历史上是一件大事,也是当时投资量很大的工程。1973年3月动工,经过两年零六个月的艰苦奋战,1975年8月终于建成。有效库容411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07.5平方公里。西河水库的建成,不仅为清河下游4500亩川台地进行了有效灌溉,成了丰产田。更重要的是在西河水库建的两级高地水站,将300多米的西河水提到了县城,并建设了净水厂。不但解决了县城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还解决了附近5个村的人畜用水,使宜君县城群众彻底告别了缺水少水的日子,饮用水质也有了极大改善,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

  还有一件事,要特别提及,就是在严智满的亲自组织和推动下,宜君在1975年3月成立了电力局,并建成了35KV输变电工程,并入了国家电网。

  当一股电流从西北大电网传输到宜君城每个角落时,昏暗的山城顿时明亮起来。那一刻,整个县城都为之沸腾,这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当时上小学一年级的我,再也不用在煤油灯和烛光的摇曳下写作业了。

  1981年7月,严智满全家即将从宜君回浙江的时候,特意去了宜君县南山峁,察看春季新栽的油松长势情况,并在已抽出新芽的松树边合影留念。

  登龙山而极目,临洛水而追思。如今40多年过去了,站在龙山公园(南山峁)之巅,回望宜君山城,满目翠绿,秋风浩荡,松涛阵阵,犹如一颗绿色宝石镶嵌在多彩的大地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再也不用为吃饭、饮水、用电发愁了。这块热土将永远记住那些为之奋斗的人们,追忆那位来自西子湖畔的才子,高原山城的好“官”。(作者系铜川市王益区政协主席)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严智满 铜川市 宜君县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