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老人张振武深情回忆 我18岁就给柳青当通讯员

2019-12-09 09:18:42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当年柳青的通讯员张振武说,他在柳青身边工作多年,他的工资是由柳青在自己的工资内支付的,柳青不要公家支付。...

柳青

  □董颖夫

  当年柳青的通讯员张振武说,他在柳青身边工作多年,他的工资是由柳青在自己的工资内支付的,柳青不要公家支付。张振武和马葳的组织关系都在省作协,马葳的工资也由柳青支付。马葳给柳青当秘书,抄写文件、书稿等。

  一

  据史料记载:柳青在皇甫是有通讯员的,但不知去了何方,听有的人说当兵去了,很难找到。后来听乡友袁益善说:柳青的一位通讯员叫张振武,就住在长安区马王街办的泥河村。唉!我的故乡就在马王街办,我怎么就没有这方面的消息,真是灯下黑呀!2019年元月15日,我约上袁益善一同前往泥河村去找这位老者。

  马王街办,地处沣河西岸,是长安西部与户县大王镇接壤的一个地方,北边是长安区高桥乡,与咸阳市区为邻,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设立后,2017年马王街办已被划入沣西新城。

  108国道从马王街办通过,泥河村就紧挨国道北侧坐落。

  张振武老人就住在泥河村村北,房子是新盖的,宽敞明亮。我握着老人的手,我们的谈话很快进入正题。

  张振武,1942年出生,今年已经77岁了,是由西安秦川机械厂退休回家的。

  他1958年在长安王曲毛毯厂参加工作,三年自然灾害时厂子下马,厂里留了两个人看守,一个是他,一个是王务本。

  从1960年开始,18岁的张振武就被调到柳青身旁当通讯员(原来的通讯员当兵去了),一直干到1965年8月份才离开,共5年时间,关系由王曲毛毯厂转入省作协,后被安排到五机部安装公司89号信箱工作(后合并为秦川机械厂)。

  张振武告诉笔者:他当时由王曲公社管工交的社长张赵平领到柳青住处见到柳青的。柳青家的房子坐落在皇甫村西北靠土崖的塄坎上,原是中古寺的破庙,坐北向南,由柳青出资重新翻修的。柳青和马葳住在院子西边的房内,孩子和亲戚住在东侧的房内,张振武住在上边西侧窑洞内,柳青一家住在这里已经好几年了。院内有小菜地、果树、水井,院子有围墙,围墙前面有小门楼。

  柳青一大家子共12个人,有柳青、马葳、马葳的母亲、孩子妗子,柳青的7个子女:刘长风、刘可风、刘晓风、刘梅风、刘正风、刘竹风、刘松风和通讯员。晓风、梅风在西安小寨第一保育小学上学,还有三个孩子先后在皇甫小学上学。

  柳青当时的月工资为260元,经常由张振武按柳青和马葳的生活需要在王曲镇银行支取,给长风、可风每月50元生活费。

  张振武的主要工作除了柳青交待的事项外,还兼收发文件、报刊、通知等。柳青是高干,来自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文件都要传阅,看后必须送回。那时的《参考消息》也属于保密文件之列,作为通讯员当时的工作也非常繁忙。

  张振武的工资是由柳青在自己的工资内支付的,他不要公家支付。张振武和马葳的组织关系都在省作协,马葳的工资也由柳青支付。马葳给柳青当秘书,抄写文件、书稿等。

  柳青在省、市、县开会,来回骑自行车,来回要爬八道坡,王曲坡、瓜周村坡、韦曲坡、三爻坡等。

  据张振武回忆,柳青的生活很简朴,常穿麻鞋、草鞋,没有皮鞋。接见外宾没有外服(国家安排接见外宾的服装),上衣是对襟蓝衫子,有时戴一顶瓜皮帽子,他接待过日本木本夏齐、印度尼西亚一行5人等国外作家。柳青对家庭、亲属、子女和通讯员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许沾国家、集体一点便宜和利益。柳青在进入创作状态深度思考时,别人问话他也不搭理,有时上厕所灵感来了,赶快提着裤子到房子里写作。他写作时,不许人打扰,不许人进房子,有时常常耽误了吃饭。

  二

  1962年至1963年有几件事,张振武记忆很深刻。

  有一年,胜利十队干部王茂盛和罗湾小队罗昌民在春夏之交要给队里买红芋苗,因为没钱寻到柳青家里,柳青让马葳给每人各100元钱,不要误了农时。

  罗湾大队买了一头大青骡子,牵回来不到几天,大青骡子就得病死了,这件事对柳青震动很大。1962年4月,由于饲养管理不善,皇甫公社各生产队普遍发生牲口死亡现象。柳青停止了《创业史》第二部的写作,同公社干部王培德、胜利大队王家斌一起,检查了全公社各生产队的饲养室,和饲养员们一起座谈,由柳青执笔用七天七夜时间,写出了《耕畜饲养管理三字经》交给全社的饲养员和干部、群众讨论后油印下发。后来长安县政府印成插图小册子,发给全县饲养员。《陕西日报》同年12月22日发表告全省人民书《耕畜饲养管理三字经》,柳青得到稿费500多元,他把这笔稿费捐给了村里。

  1963年二三月,村里闹春荒,牲口没有饲料,村里干部找柳青,让他向上级申请救济。柳青说:“咱村闹春荒,没粮,国家也一样啊,咱要自己想办法。”张振武想:皇甫地区产稻子,是细粮,没粗粮,而牲口饲料要用粗粮。振武的家乡泥河村是关中平原的腹地,主产小麦、玉米,但不产稻子。于是建议在泥河村借玉米,一斤大米换一斤三两玉米,春借秋还,既解决了皇甫春荒和牲口的饲料问题,也能为泥河村民换上大米吃个新鲜。振武委托泥河村三队队长余志明亲自收集社员包谷4000多斤,解决了皇甫村的燃眉之急。柳青听后高兴得哈哈大笑,夸振武会办事。

  张振武回忆说:当年不少作家、艺术家在常宁宫搞创作,如柯仲平、马健翎、黄俊耀等,距柳青的住处很近,他们常常一起座谈,谈得兴致勃勃。

  每到周日,是柳青住处最热闹的时候,西北大学等学校的师生来到这里,把柳青围在一起,问这问那。还有一件事张振武记得很清楚,柳青写《创业史》第二部时,腰部右下侧患了一个大脓包,出了脓,下了黄纱条,伤口长时间不能愈合,打了一个冬季青霉素、链霉素不管用,疼痛折磨了柳青好几个月。当时,在常宁宫和刘文西学画画的一位山东籍学生小陈得知此事,揪心不下,连夜找上门来。他说:“全国人民都等着要看柳青的《创业史》,病把他折磨成这样怎么能完成写作呢?”然后他拿出了老几辈的单方,交给柳青。张振武按照这个单方在西安达仁堂购了药,涂抹在柳青的伤口上,不到半个月,伤口就愈合了,只花了一角三分钱。

  张振武说:“柳青是高干,又是知名作家,我作为通讯员,一直坚守通讯员的职责:关于柳青的事情,一律不说,不问,不外传。”1964年,张振武结婚,柳青让马葳送来两条羊毛围巾,张振武舍不得围,至今仍保存着。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深情回忆 柳青 通讯员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