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柳青,最好的传承就是——扎根人民 扎根生活

2024-12-18 08:43:51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表彰决定,对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进行表彰。陕西作家柳青佚作《在旷野里》获图书类优秀作品奖。...

  话剧《柳青》剧照。 受访者供图

  电影《柳青》剧照。 受访者供图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表彰决定,对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进行表彰。陕西作家柳青佚作《在旷野里》获图书类优秀作品奖。

  在2014年10月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作家王愿坚讲述柳青蹲点农村14年创作《创业史》的故事,感慨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柳青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典范。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真正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时代潮流,他的精神不断激励着陕西文艺工作者努力攀登文艺高峰。

  文学陕军致敬柳青

  柳青在皇甫村,不但是身入,而且是心入。他脚踏实地融入农村生活,有时与乡亲一个锅里吃饭,有时叼着农民的旱烟锅,与农民一起开会聊天,困了就和农民睡在一个炕上。于是,他笔下的梁三老汉、梁生宝、徐改霞、郭振山,没有一个不是栩栩如生、充满生活真实的。

  要想写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柳青是位知行合一的作家,他的创作态度和方法,对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陕西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具有深刻启示。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耗时6年之久。在这期间,为了更好地创作,他专门到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体验生活。他曾说:“柳青是我敬爱的导师。他生前不但给了我许多直接教诲,而且他的作品和为人,帮助我提升了作为一个作家必备的精神素质。”

  12月6日,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弘扬柳青创作精神、促进新时代新大众文艺创作研讨会上,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说:“我们纪念柳青,学习柳青,就是要继承发扬他为人民写作的观念,耐心投入生活的精神。”

  为弘扬柳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精神,推进文学发展,陕西自2008年起设立柳青文学奖,作为全省最高级别的文学奖项。

  今年10月,第六届柳青文学奖获奖作品揭晓,18部作品入选。其中,商洛作家陈仓的作品《止痛药》获长篇小说奖。他说:“柳青是我们高山仰止的文学大家。此次荣获柳青文学奖,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鼓励。我将不断向柳青学习,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文艺作品再现柳青

  11月,教育部办公厅、中宣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第42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的通知,陕西电影《柳青》入选。

  导演田波用6年时间拍出电影《柳青》。从筹备到上映,主创团队遭遇过无数考验。2021年5月,电影《柳青》在全国公映后好评如潮,2022年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人这一辈子,不经过千锤百炼,就是一块废铁。”“写小说就像挑扁担,一头是艺术,一头是生活。”电影里柳青的话,让许多观众深受启发。

  北京大学学生徐俊菲说:“电影《柳青》展现了柳青对文学、对土地、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看完后,我更坚定了艺术创作应该扎根生活。好的作品,一定是创作者摒弃了许多世俗杂念,经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煎熬与孤独后完成的。沉浸在作品中,才有可能感染观众。”

  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的学生刘蕙瑶说:“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柳青这位伟大的作家。他为了写出优秀的作品,主动去了农村,之后还把稿酬全部捐给公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18年是柳青逝世40周年。西安话剧院创作排演的话剧《柳青》,以全新视角带领人们感受一位伟大作家的创作历程和人生选择。2019年,该剧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2024年2月至4月,话剧《柳青》进行了第六轮全国巡演。至此,团队已在北京、天津、湖北、江西、湖南、云南、广西等地演出百余场。越来越多的观众了解了柳青,被他感动、激励。

  观众平凡说:“看完这个剧,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柳青作为干部,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作为作家,深入群众写出真实的生活。他是很多人的榜样。”

  深入生活学习柳青

  陕西作家向柳青学习,扎根大地、潜心创作,相继推出一批荣获国家级奖项的精品力作。高建群、阎安、穆涛、弋舟、钟法权等作家累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54个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

  今年,作家王楸夫创作的长篇小说《喜雨》出版。该书是2023年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入选作品、2021年陕西省作家协会定点体验生活签约作品。《喜雨》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渭北高原乡村自然风光和村风民俗,以及新时代乡村特有的生产生活场景。

  “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对书写当下农村生活的作者来说,如果不真正地走进生活,写出来的东西有可能会缺少生活的原汁原味,有可能会缺少生活的烟火气。”王楸夫说,“这本书的生活体验地是我的家乡,我对村子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所以在书稿里,真切地呈现出当下乡村生活的本相。”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学陕军品牌,激励引导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10月31日,省作协2024年作家定点深入生活项目签约仪式在西安举行,14位作家担负定向委派和自主申报委派任务。会上,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安广文说:“作家要真正沉到社会生活第一线,挖掘素材,捕捉灵感,力争推出一批人民群众满意、不负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学力量。”

  为加强陕西中青年文学人才队伍建设,省作协从2016年开始扶持“百优”作家,每5年一批。采风调研是其中的重要活动。

  “百优”作家李东说,近年来的采风调研,让他切身感受到陕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和社会经验,让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此外,为促进更多陕西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省作协今年在照金、吴堡、延川等地设立了陕西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点,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生活体验地、灵感来源地、创作首选地。(记者 师念)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柳青 话剧 作家 文艺工作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