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8月1日,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在汉中诞生

2019-10-21 08:42:26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发布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57师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8000名指战员从陕西汉中走向石油工业主战场,掀开了波澜壮阔的石油工业新篇章。...

  毛主席签署的改编命令

  石油师在汉中成立

  57师改编石油师后师党委会成员合影

  □郭松林

  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发布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57师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8000名指战员从陕西汉中走向石油工业主战场,掀开了波澜壮阔的石油工业新篇章。

  67年前的汉中改编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还戴着“贫油国”的帽子,石油行业非常纤弱,偌大个中国仅有延长、玉门、独山子等几个小油矿,原油年产量也只有8.9万吨。全国石油职工满打满算才1.1万人,在仅有的700名技术人员中,石油地质工作者仅有20多人,钻井工程师10余人,石油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与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严重不匹配,新中国的石油工业举步维艰。

  美国经济学家预言:石油短缺,红色中国经济机器也许会在某一天的早晨骤然停止运转;美国军事学家声称:石油短缺,中国军队撑不住一场防御性的战争。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新中国的缔造者们为之殚精竭虑。时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长的康世恩,是1949年9月从3军9师政治部主任转岗到玉门油矿担任总军代表的,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军人,这和中央领导的想法不谋而合。1952年3月,康世恩给燃料工业部陈郁部长写了《关于调拨一个建制师担任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石油工业基本建设任务的报告》并转呈朱德总司令,请求向中央反映。很快,中央同意了这个报告。按照中央军委指示,这个石油工程师将由西北军区产生。西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张宗逊反复思量,最后将目光锁定在第19军57师。

  从康世恩在西安递交报告到北京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在当时交通、通信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仅仅用了12天时间。可知在新中国初创时期,石油,在共和国领导人心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分量。

  1952年“八一”建军节这天,汉中北校场高高的古阅兵台上临时扎起彩棚,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端挂在正中央,庄严的五星红旗、“八一”军旗耀眼夺目,毛主席亲自签署的《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镶嵌在金黄色的大像框中,十分醒目地置于检阅台前。

  全师8000名官兵集合在北校场,军阵威严,军旗猎猎,举行了大阅兵和命名典礼大会。石油工程第一师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副师长张涛、副师长张忠良、参谋长陈寿华及政治部主任秦峰陪同西北石油管理局代表、副局长张俊、西北军区代表、陕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牛书申一起登上检阅台。

  气势如虹的阅兵式后,57师的官兵整齐列队,聆听由陕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牛书申宣读的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的改编令:“我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57师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的改编计划,将光荣的祖国经济建设任务赋予你们,你们过去曾是久经锻炼的、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队。我们相信你们将在生产建设的战线上,成为有熟练技术的建设突击队。你们将以英雄为榜样,在新的战线上奋斗,并取得辉煌的胜利。”

  宣读完主席令后,部队首长大声询问:“同志们,你们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了!”8000名刚从剿匪战场和生产基地下来的将士们的吼声惊天动地,在北教场的上空久久回荡着。

  从这一天起,在57师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率领下,57师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走向新中国石油开发的各个战场,成为当时石油工业的生力军。开始了“我为祖国献石油”艰苦奋斗英勇创业的光辉历程。

  这次改编,在我军、我国历史上也是首次。

  特别能战斗的英雄师

  19军57师是一支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烽火中走来的英雄部队。第57师的前身是西北民主联军38军17师,原是爱国将领杨虎城创建和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早年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又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华民族危急转折的关头,建立了不朽功勋。抗日战争中,17师在赵寿山将军的领导下,同八路军一起英勇奋战在抗日最前线,付出了巨大牺牲。1945年,毛主席高度评价说:“38军在形式上虽是国民党的编制,但实质上是军内地下党组织,一直是按照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改造和建设部队的。”

  第57师的前身还有中原军区的12旅36团,以及陕南军区郧白独立团。他们是从地方部队升格为主力的,先后转战豫、皖、陕、鄂等省。

  解放战争中,57师参加大小战斗200余次,解放县城20余座,全师先后涌现出师级以上英雄模范692名。可以说,这是一支载入史册的英雄部队。

  1949年5月20日,这支能攻善战的英雄部队,奉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命令“打到汉中去,解放全陕南”,同胡宗南开展了殊死的决斗。57师西进以来,历时20天,胜利完成了白河、竹溪、房山、平利战斗任务,摧毁了胡宗南设置的秦巴以东的第一道防线;关垭子、女娲山、牛蹄岭、山皇寨的第二道防线;7月19日,57师会同55师,出其不意,将敌人切成数段,使敌腹背都遭人民解放军夹击,胡宗南的第三道秦巴防线全部崩溃。57师乘胜前进,沿汉江和汉白公路向西继续推进,势如破竹,12月8日,57师与贺龙、周士第、胡耀邦率领南下的18兵团胜利会师于汉中。

  1950年5月,57师和汉中军分区合并,师长张复振和师政委张文彬分别兼任汉中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在师党委的领导下,全师指战员发扬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广泛发动群众,支持地方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开展反霸、肃特和剿匪斗争,使祸害汉中百年的近百股匪患被彻底肃清,57师与汉中人民产生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同时,57师指战员发扬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在秦巴山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挥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年来,开垦荒地44935亩,修筑水渠4950米,生产粮食290万斤。

  从汉中奔赴石油主战场

  改编后的石油工程第一师,原师部机关编为石油工程师机关。原170团开始定为石油师一团,后更名为石油师钻井教导团,去了陕北延安;原171团定名为石油二团,奔赴甘肃玉门油田,组成了玉门矿务局基建工程处;原172团定名为石油三团,后更名为汽车运输团,进而与兰州石油运输总站合并,组成了酒泉运输处。

  当时石油师的官兵有句形象化的比喻:“一团钻,二团炼,三团开着汽车转。”中国石油工程师的历史性分工,为祖国的石油工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石油工人。这些优秀的钻井工、优秀的炼油工和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在祖国石油会战的战场上转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成为中国石油的开路先锋,成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奠基者,成为共和国的脊梁。几十年后,在他们中间不仅产生了许多的技术工人、革新能手、劳动模范,还产生了不少共和国正副部长、司局长,企业总经理、董事长、石油学院院长、教授。

  1960年3月,一场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东北的大庆拉开序幕,1952年从古城汉中奔赴全国各地的石油师官兵听从祖国召唤,再次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3万多名部队转业官兵也加入到了这个英雄群体。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将本已艰苦的环境推向了更加窘迫的境地,粮食定量下调,肉食、副食品几乎断顿,但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57师的官兵没有一个人当逃兵。被树立为大庆“五面红旗”的英雄模范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也都是从57师转业到石油战线后,从各地调去大庆油田参加会战的。被盛赞为“永不卷刃尖刀”的1202钻井队,就是由原57师170团警通连的一个排组建的。1961年,1202钻井队以9个月零15天时间钻井28口的速度,超过了苏联“功勋钻井队”的钻井记录。由石油师李德武领导的油建11中队,被会战工委命名为“自觉从严的标兵”。

  到1964年初,大庆油田已建成原油生产能力500万吨规模,我国石油已经基本实现自给,彻底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63年12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总理庄严宣告:“中国石油产品已基本自给,中国人民用‘洋油’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在新中国的石油发展史上,石油工程第一师就像一颗颗革命的火种,先后参加了玉门油田、新疆油田、大庆油田、四川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一系列油气田的开发建设,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和血汗铸起了一座又一座丰碑,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当时的石油部长宋振明、副部长张文彬、陈烈民、秦文彩、李敬等都是石油师人。而在石油师精神基础上传承发扬光大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石

  时光荏苒,在我国目前蓬蓬勃勃发展的石油工业中,石油师创建的玉门油田,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但是在新中国刚刚诞生后的上世纪50年代,她可是赫赫有名的新中国石油的命脉,是新中国石油的摇篮。如今,她的儿女们已分布在祖国各大油田。

  石油师师长张复振是山东莘县人,早年参加杨虎城部队,并在那里参加了地下党,是西北民主联军38军17师起义的组织者之一,参加过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及“百团大战”“淮海战役”等,1955年玉门市成立时,他被选为第一任市长。

  石油师政委张文彬是山西代县人,抗战期间参加八路军,任玉门油田钻探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松辽会战领导小组副组长,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后调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局长,1965年3月,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石油师政治部主任秦峰,先后任玉门油田副局长兼党委副书记,后调新疆开发克位玛依油田,1958年,任克拉玛依市第一任党委书记兼市长。1975年,任江苏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指挥、石油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部级)。

  石油师3团政委宋振明,幼年参加八路军,他到玉门油矿时,任酒泉运输处副处长,开发大庆油田时,调大庆任总指挥,后任石油工业部部长。

  石油师1团政委许士杰,任改编后的石油钻井教导团团长兼政委,在延安枣园驻地,培训出1300余人,成为我国石油钻井事业的先驱者。许士杰历任中央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办公室主任、新疆石油公司独山子矿务局局长、矿区党委第一书记、大庆石油会战勘探指挥部党委书记、会战政治部副主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石油师2团团长贾振元,参加过许多著名战役,在襄樊战役和淮海战役中,他多次立功,到玉门后,任管理局副局长,后调任石油工业部管理局局长。

  20世纪60年代初,朱德委员长在视察大庆油田时,听到介绍石油师的卓越表现和成绩高兴地说,解放军有好几个工程师转业参加工业建设,我看石油师保持和发扬了部队优良传统和作风。

  石油工业部部长康世恩亲自总结了石油师为社会主义建设顽强学习、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三大特色。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余秋里称赞石油师指战员:“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石油战线的骨干力量,为祖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驰骋疆场攻关夺险推翻三座大山打先锋,转业石油覆地翻天建设四化强国创基业”。这副曾悬挂在离休老将军张文彬家中的对联,不仅是对其个人一生横刀立马、南征北战、奉献石油、功勋卓著的完满评价,更是对所有石油师人一生为祖国献石油的真实写照。

  石油师丰碑屹立在汉中

  陕西汉中是新中国石油生力军的发祥地,是57师战斗生活和改编的地方。57师由于长期战斗在陕鄂边,部队里有不少陕南人。57师进驻汉中3年时间里,又有汉中各县的2000多名青年踊跃参军充实到57师。57师的知识青年,也大部来自汉中。陕南人成为该师一支非常活跃的力量,他们后来都成为我国石油战线的骨干。部分汉中籍石油师职工离退休后,故土难离,纷纷回家乡定居。2011年8月,他们发起成立了石油师汉中联谊会。

  8月1日是石油工程第一师成立纪念日。汉中人民自发纪念石油师活动始于2009年8月,一些离退休回汉中原籍的57师官兵和他们的后裔,在汉中举行了纪念座谈会;2011年,他们又在南郑区大河坎体育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陕西省委原书记安启元,曾在石油战线工作21年,参加过松辽、大庆石油会战,他为纪念活动题词:“石油师革命精神永存!”石油部李敬副部长题词:“石油师万岁!”;2012年,是石油师成立60周年,在汉中,石油师老人和他们的后代,在南郑县协税镇用社火艺术巡街表演形式,来宣传和纪念石油师的诞生。

  2015年8月1日,在南郑区景色秀丽的南湖公园,一块粗犷的青褐色秦岭石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红色大字,来自祖国各地的石油人以及他们的后代齐聚汉中,举行了隆重的揭碑仪式,把纪念石油师成立活动推向高潮。汉中市政协委员万敏杰撰写的提案《在汉中滨江新区选址为石油师建立纪念馆》,已经被汉中市政协立案,有关部门正在协调办理之中。

  中国石油第一师,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历史将永远牢记你们!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石油 汉中 57师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