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师,扶眉战役里的英雄最小的和我一样大,他们为什么不害怕?”近日,在岐山县“讲红色故事 做少年先锋”活动现场,14岁的小军举着情景剧道具追问。志愿者何亚娟蹲下身,指着史料图片说:“他们靠的是保家卫国的信念呀,就像现在的我们守护彼此一样。”
这场温暖的对话,是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在岐山县实施后的一个剪影。自2024年8月启动以来,由共青团岐山县委主办、蔡家坡小城大爱志愿者协会承办的岐山县“伙伴计划”项目,以“思想引领铸魂、安全自护筑基、文化浸润赋能、心理关怀润心、实践育人强志”为理念,已为当地1800名青少年组织举办了60多场成长活动。城市低收入家庭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随迁子女等四类重点青少年,都在这张用爱编织的网络里找到了温暖的港湾。
何亚娟是宝鸡市教学能手、岐山县高级教师。自2024年参与“伙伴计划”以来,她几乎节假日都陪伴着孩子们。清明祭扫时,她带着孩子们在烈士墓前写下“成长约定”;在红色情景剧排演中,她让孩子们用稚嫩的台词演绎英雄事迹。“你看,小军以前总低着头,但现在敢主动上台表演了。”何亚娟望着台上的孩子们,眼里满是欣慰。
小城大爱志愿者协会会长李芳利,是孩子们口中的“李妈妈”。60多场活动,她场场不落。为了让活动更贴合孩子们的需求,李芳利多次上门走访,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个孩子的特点:谁爱画画、谁痴迷科学实验、谁渴望亲子互动……根据这些信息,志愿者们因材施教、策划活动,“伙伴计划”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关爱与温暖。
这样的成长时刻在项目实施中随处可见:剪纸课堂上,省级非遗传承人徐引娣握着孩子们的手剪出灵动窗花;在科技工坊中,当自制荷花灯的LED灯珠突然亮起时,孩子们高兴地欢呼起来;在渭河岸边的环保行动中,调皮的男孩认真地把塑料瓶塞进垃圾袋……从“海姆立克急救法”演练到“情绪变变变”心理游戏,从“闹市阅读”挑战到渭河岸边的环保行动,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了自护、懂得了共情、爱上了探索。
如今,岐山县在“伙伴计划”项目实施中已形成思想引领、文化浸润、心理疏导的多元服务体系。共青团岐山县委书记、县少工委主任杨豪表示:“我们将持续链接社会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陪伴中向阳而生,让‘伙伴’的光芒照亮成长每一步。”(容妍)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