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类三等奖:文化自信——照亮残疾人的奋进之路

2025-01-06 22:16:18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在人类文明的璀璨星河中,文化自信宛如熠熠生辉的灯塔,为每一个追寻梦想的灵魂指引方向。而对于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而言,文化自信更是具有非凡的意义,它如同温暖的阳光穿透阴霾,照亮他们的奋进之路,赋予他们力量去克服重重困难,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郭文平

  在人类文明的璀璨星河中,文化自信宛如熠熠生辉的灯塔,为每一个追寻梦想的灵魂指引方向。而对于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而言,文化自信更是具有非凡的意义,它如同温暖的阳光穿透阴霾,照亮他们的奋进之路,赋予他们力量去克服重重困难,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一、渴望知识的不屈行者——瘸子

  在陕北的一个山沟里,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残疾人——路达。路达自幼先天性双腿残疾,走路一瘸一拐、摇摇晃晃,在宁静的小路上常常能看到一个独特的身影叫瘸子。然而,身体的残疾并没有禁锢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路达小时候,每次看到村里其他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眼中总是闪烁着羡慕的光芒。他的父母心疼他,便从邻居家借来课本,在家中教他识字。随着年龄的增长,路达对知识的渴望愈发强烈。学校成为他最向往的地方,尽管出行不便,但在家人和好心人的帮助下,他第一次来到学校图书室。学校图书室里的那一排排书架对路达来说,就像是神秘的宝藏洞穴。他拄着拐杖,艰难地穿梭在书架之间,用那双虽然瘦弱但充满力量的手,翻开一本又一本的书籍。从经典文学到科学知识,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由于行动受限,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让他的身体疼痛难忍,但他总是咬着牙坚持,因为他知道,这些书籍是他走出黑暗的希望。

  在学习的道路上,路达遇到了许多困难。书写对于他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他的双手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地握住笔。但是,他没有放弃,经过无数次的练习,他的字从歪歪扭扭变得工整有力。随着知识的积累,路达开始尝试写作。他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陕北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自己与残疾作斗争的经历都融入到文字当中。起初,他的投稿屡屡碰壁,但他没有气馁。在一次残疾人文化活动中,他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在大家的支持下,路达的文章终于在当地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他的故事激励了许多残疾人,让他们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在陕北文化的滋养下,路达不再是那个因残疾而自卑的少年。他用知识充实自己,用文字展现自己的价值。他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为更多残疾人打开了通过学习改变人生的希望之门。文化点亮了他的心灯,更照亮了他的奋进之路。

  二、身残志坚用双手雕刻幸福生活

  在陕西清涧县,有一位身残志坚的根雕民间艺术家,他的名字叫曹树卫。他的故事,是坚韧与才华的交响曲,是文化自信照亮残疾人奋进之路的生动写照。自幼,曹树卫便对雕刻艺术怀有浓厚的兴趣。然而,命运似乎对他并不公平,8岁那年,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左腿无法正常发育,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生活的艰辛并未能磨灭他对雕刻的热爱,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坚定的意志。18岁时,曹树卫已经能够雕刻出一些简单的小鸟、花草等饰品,并以此为生,补贴家用。他的雕刻技艺逐渐精湛,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1995年,是曹树卫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在延川县的一家棺材店看到了精美的雕刻图案,深受启发。他鼓起勇气向店老板请教,并凭借自己的才华赢得了店老板的认可。这次经历不仅让曹树卫重拾了对雕刻的信心,也为他开启了一条新的艺术之路。

  此后,曹树卫全身心投入到根雕艺术中,他四处奔波寻找优质的树根材料,用心雕琢每一件作品。他的根雕作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寓意深远,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名声的远扬,慕名而来找他制作茶台、摆件的人也越来越多。尽管面临着身体的不便和市场的竞争压力,但曹树卫从未放弃过对根雕艺术的追求。他不断学习、揣摩新的雕刻技艺和创作理念,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曹树卫的努力和才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先后获得了陕西省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木雕第二名、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拼搏奖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是对他个人才华的肯定,更是对他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赞扬。

  如今,曹树卫已经成为清涧县乃至陕西省的一张文化名片。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残疾人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曹树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文化自信的力量,证明了身体的残疾并不能阻挡一个人追求梦想和幸福的脚步。

  三、用体育精神照亮梦想

  杨倩出生在陕西清涧县玉家河乡,因先天左手残疾,她 的人生轨迹被改写。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在乒乓球这项运动上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从小,杨倩就展现出对乒乓球的浓厚兴趣,但家庭的经济条件无力支持她参加正规训练。幸运的是,在省残联工作人员的推荐下,杨倩被送到了陕西省残疾人乒乓球队教练郭西京门下。在这里,她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并逐渐在乒乓球台上展现出自己的天赋。

  训练过程中,杨倩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为了掌握有威力的发球,她断臂的地方都磨出了水泡,但她从不叫苦叫累。

  天赋加勤奋成就了杨倩,从11岁起,她就开始征战国内外各项大赛,并获得了30余枚奖牌。

  除了乒乓球上的成就,杨倩还努力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追求学业上的进步。在郭教练的安排下,她在陕西银河乒乓球学校上了小学,并以边训练边学习的方式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面对高考的压力和父亲患病的困境,杨倩依然没有放弃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陕西师范大学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成为陕西省首个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考入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残疾人运动员。杨倩身上有着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虽然她的故事并非发生在清涧县,但她的励志精神却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在体育领域,也有许多残疾人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体育精神的力量。她们的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社会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四、坚定文化自信 绘就残疾人生活多彩画卷

  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残疾人群体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残疾人文艺团体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开展巡回演出,他们的节目涵盖了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形式。在舞台上,坐着轮椅的舞者以优美的舞姿展现出生命的坚韧,聋哑演员通过精湛的手语表演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传递情感。这些演出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艺术享受,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固有认知。各类文化展览也是残疾人展示自己的重要平台。残疾手工艺人展示他们精美的剪纸、刺绣、木雕等作品,残疾画家展出自己的绘画作品。这些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残疾人在文化创作方面的才华和努力。这些文化活动成为残疾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增强了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让残疾人在文化自信的氛围中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

  五、让“文化”化作一束光照亮奋进之路

  坚定文化自信是照亮残疾人奋进之路的重要力量。通过了解以上不同人的自身经历,我们明白了残疾人不仅能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能力素质,还可以在社会中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同时,上述种种举措也有助于增进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了解与认同,营造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文化自信照亮残疾人的奋进之路,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残疾人的努力和奋斗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的故事和经历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残翼亦能高飞,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文化自信 残疾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