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桑卫宏
六年前,因工作过劳,我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经医生抢救恢复意识后,才发现我无法自如地活动了——更确切来说,是完全没有办法动。那时的我陷入了绝望,感觉天塌下来了。试问任何一个行动自如的人,突然丧失了任何行动的能力,会多么痛苦?失去了行动能力,我该怎么办?当时,我完全不能接受自己成了残疾人。在我过往固有的认知里,成为残疾人意味着生活难以自理、失去了所有的经济来源。
后来,在朋友的宣传下,我向残联申请了残疾证。了解之后,才发现国家对残疾人十分关注,出台了很多政策,致力于保障残疾人能够拥有便利的生活。我的病需要慢慢恢复,要一直进行康复训练,训练中需要配备相应的辅助器具。残联的扶残惠残政策让我得到了这些器具,而且残联还提供了康复训练补贴,让我在康复过程中承担的经济压力大大减轻,切实地为我的康复之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除了康复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残联每个月还会发放80元护理补贴,能够贴补我的生活开支。每每回忆至此,我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温暖:即使意外让我成为了残疾人,国家也没有放弃我,以各种方式帮助我,告诉我,我并不是失去了一切,我还有继续好好生活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由于得病成了残疾人,相较过去,我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保障身体健康,我的生活作息变得规律许多。但由于大脑受损,我很难再从事过去的工作,没有收入,经济压力巨大,无法保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正在我焦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国家的政策便出现在我眼前,告诉我:你的顾虑,国家早就帮你考虑到了。残联组织了很多学习活动,组织培训学习各种适合残疾人能完成的专业技能。这些活动通常与外边的专业机构合作,力争给我们教授最实用的技能,以保障我们的就业和收入。同时残联还向残疾人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让我们不用担心个别企业对残疾人的歧视。这几年来,我参与过多次学习活动,统统不用我自己负担学费,并且在培训学校的食宿也不用付费,全都由国家帮我承担了。在学习过程中我不遗余力,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给我提供了许多帮助,我现在真的可以靠这些赚到一些钱,让自己经济自立起来。
在康复与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外出活动。由于我腿脚不便,有一条胳膊也无法活动,对我来说,出行是极为艰难的一件事。每上、下一级台阶,我都要用力稳住自己的身体,保持平衡,才能抬起腿往上走。只有几阶的短台阶也还罢了,但是很长的台阶,我就无法自己独立走上去,旁边必须得有个人扶着。最初,这件事确实使我的出行十分麻烦,再加上我走路很缓慢,随便出一次门就要耗掉一天的时间。好在据我观察我身边的环境,最近,无障碍环境建设得越来越完善,且分布均匀,随处可见,极大地便利了我的出行。一次,出于好奇,我想了解一下现在这么多无障碍设施是怎么建设起来的,一查才知道,去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国家真的在时刻关注我们残疾人的生活啊!想我们之所想,急我们之所急,不断更新、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我们提供更好、更便利的生活环境。
如今,我也由残疾人变成了社区残疾人工作者。在残联跟许多残疾人对接,帮助他们处理各项相关事务。这个身份的转变,让我更具一份使命感与责任感。我曾受到残联工作人员不少的帮助,现在,我也将尽己所能,为其他残疾人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帮助,让他们也知道,他们的身后还有无数残疾人工作者、残联和国家,他们不用恐慌与迷茫。我们社区有一个残疾人,独力抚养一个孩子,因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生活困难,我知道后除了积极帮她办理残疾证,让她早日加入残联这个有爱的大家庭,还帮她办理了重度护理补贴,以减轻她的经济压力。她虽然残疾比较重,但有大专文凭,而且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我又积极帮她联络用人单位,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她的岗位。有了收入和社保,她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也有信心面对以后的生活。
残联每年都给残疾人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这是一项扶残惠残的好政策。在今年的签约服务工作中,我们社区一个残疾儿童的妈妈给我发信息:“今天孩子又享受了家庭医生签约的服务,签约医生带孩子康复训练,陪孩子聊天、沟通了一个多小时,孩子说今天特别开心。感谢您!感谢签约医生!感谢残联!我对孩子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在服务残疾人的过程中,我也逐渐体会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残疾人,不让任何一个残疾人掉队,让所有残疾人都能充满希望、幸福地、有尊严地活下去。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康复、学习,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为社会尤其是为残疾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