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类优秀奖:梦想的力量

2025-01-06 21:53:02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在听障残友圈子里,我常常听人说起马洁。第一次见到马洁,是在残联举办的一个活动上,看她用熟练的手语,跟残友交流,我被她身上乐观阳光的精神所吸引。后来,她知道我爱好写作,一起交流的次数就更多了,随着了解的增多,我对她更钦佩了。...

  作者:梁亚军

  在听障残友圈子里,我常常听人说起马洁。第一次见到马洁,是在残联举办的一个活动上,看她用熟练的手语,跟残友交流,我被她身上乐观阳光的精神所吸引。后来,她知道我爱好写作,一起交流的次数就更多了,随着了解的增多,我对她更钦佩了。

  马洁,1981年出生于山东邹城,两岁时因注射链霉素导致双耳失聪。从小她就知道,自己与别的孩子不同,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但她的世界是寂静的。在一次交流中,她回忆起小时候,那时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听到声音,但听不到,她就一次次努力地睁大眼睛,希望能清清楚楚地看见那些寂静中的声音。在爸爸和妈妈说话的时候,在电视里播放她喜欢的动画片的时候。

  在没有佩戴助听器之前,马洁只在梦里听到过这些声音,只是梦里的声音都是模糊的声响。后来她戴上助听器,也只听到了像梦里那样的模糊的声响,她有一些失望,在失望中又感觉到一种真实的安慰和满足。在这些声音中,眼前的世界是那样的喧嚣和新鲜,她一下子就被这些声音点亮了。虽然,她仍旧无法分辨它们,但她是多么地热爱这些声音,它们让她感觉到,她跟这个朝夕相处的世界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被孤立的感觉在一点一点地减轻。

  还有一件事,让马洁感到自己和其他人是不同的。当同龄的孩子去附近的小学上学时,父母把她送到离家很远的特教学校。起初,她有一些抗拒,但她的抗拒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改变不了现实和父母的决定。

  就这样,她走进了陌生的教室和课堂。在教室里有二十多个和她一样,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她怯生生地看着他们,也知道他们在看着她,他们几乎有着一样好奇、胆怯、迷茫的眼神。看着在讲台上的女老师,当时的马洁不知道,很快她就会喜欢上这位女老师,在以后的课堂上,女老师用形象的手势教会她另一种语言:手语。这为她打开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同时在她的心里播下了梦想的种子——长大以后她也要当老师。因为在老师的手语中,她真的看见了声音,像一道光跳跃在指尖上,帮助她倾听,也帮助她把自己心里的话说出来。

  从课堂上的第一个汉字、手势,到马洁能阅读一本书,在知识的海洋中,她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奋力前进。她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在阅读过程中,她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榜样,在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海伦·凯勒身上,她懂得了残障人士并不总是代表着弱者。当生命在残障中不断地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她分明看到了一个生命的强者,看到了在不幸与苦难中被梦想点亮的生命之光。

  书中的一个细节,马洁记忆犹新,当有人从井里抽水上来,莎莉文老师把海伦·凯勒的手放在水流下,清凉的水穿过指缝漏下去。同时,莎莉文老师在海伦·凯勒另一只手上一遍遍地拼写“水”的单词。海伦·凯勒静静地站着,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老师移动的手指上。突然间,她顿悟了,就像打了个激灵,终于懂得了语言的秘密,她知道了水(WATER)就是从手上流过的清凉的东西。马洁想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经历和收获,为海伦·凯勒、也为自己流下了欣喜的泪水。

  马洁也喜欢莎莉文老师,明白了老师的神圣、教育的真谛和教育所能创造的奇迹。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把人自身的力量激发出来,用一颗心去触动另一颗心、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马洁的眼前不禁浮现出,老师教她们打出“老师”这个词的手语时的情景:双手五指撮合,指尖相对,手背向外,在胸前前后晃动几下,表示传授之意。当右手伸出拇指置于胸部,马洁的心中倏然升腾起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热情和力量,于是她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当一名教师的信念。

  失去听力其实并非都是阻碍,也有好的一面,寂静塑造了马洁的专注,也锻炼了她的观察能力。在没有上学前,妈妈给她一支画笔,她就会一个人静静地涂涂画画。她画过橘红色的太阳、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绿色的叶子、嫩绿的小草、飞翔的小鸟、泪水一样的雨滴……它们在马洁的画笔下,既笨拙又形象地被展现了出来。

  上学后,老师很快就发现马洁在绘画方面的特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开始了扎实、系统的学习,从素描、线条、造型、构图、再到对颜料的认识,随物赋形,着色传彩。在绘画中,马洁找到了自己的航向和目标,并如愿考上了山东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在这里进一步扩展了自己艺术的视野,接触到了蜡染。

  作为我国民间传统印染手工艺,蜡染历史悠久,作品以蓝白两色为主调,图案以写实为基础,又不受自然细节的约束,用质朴,天真的想象,以至简之色,达到至繁之美。蜡染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深深地吸引着执着于艺术的马洁,为此,她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跟着老师,一步步去研究、钻研。一块白布、一把蜡刀,一钵温热的蜡,经过煮、染、画蜡、用色等一系列的工序,经过反复的练习,一次次地试错,马洁出色地掌握了蜡染制作艺术的要领。毕业设计的蜡染作品在济南博物馆、山东艺术学院展出后受到好评,随后又参加了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心之韵”蜡染作品展。刚毕业就被学校推荐到北京韩美林工作室做蜡染,后又被推荐到南京美术学院徐凌志教授工作室做旅游项目手工蜡染。

  这些学习的经历,使马洁在蜡染艺术上不断地精进,更重要的是她从这些名师身上,看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传承。因为听障,在她成长的过程得到了更多的鼓励和善意,让她一次次能克服残障,达成自己的目标,马洁也想做一个温暖世界的人。因此,学习结束后,她毅然回到家乡,做了一名特教老师。她从心底里热爱老师这个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从小时候走进特教学校再到成为特教学校的老师,从播下梦想的种子到实现自己的梦想,马洁一路与自己的梦想同行。

  马洁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在特教学校收获了自己的爱情,遇见了同为听障人士、毕业于长春特殊教育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就职于陕西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的爱人。2008年,在爱情的感召下,马洁从自己的家乡山东邹城,来到了陕西宝鸡,和爱人一起成为工艺美术专业的讲师。

  面对和自己一样的听障学生,马洁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热情。她关爱学生,注重言传身教,经常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激励学生自信、自强,树立起自己的志向和梦想。在教学方面,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2009年,在教学之余,马洁又顺利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艺术和教学上的不断钻研,让她的课堂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先后有30名听障残疾学生,考上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马洁自己也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先后荣获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陕西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2013年,马洁被推荐担任宝鸡市聋人协会主席,2018年,又担任陕西省聋协副主席。在任职期间,她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精心筹划协会工作,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工艺美术作品展、知识讲座,参与国家手语推广,出席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荣获省市自强模范、残疾人先进工作者。

  认识马洁,我了解到梦想的力量,讲述马洁的故事,也是在讲述一个与梦想同行的人,克服重重困难、奋发有为的历程。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梦想的种子,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给予我们无尽的力量和勇气。让我们永远相信梦想的力量,坚守初心,与时代同行,不断奋斗、超越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梁亚军,陕西宝鸡岐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见于《诗刊》《星星诗刊》《北京文学》《延河》《奔流》等,著有诗集一部,曾获陕西青年诗人奖,奔流文学奖散文奖,长安散文奖。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马洁 听力 梦想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