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在我的想象里是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神奇之地,这一名称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腾空而起,火光冲天”等意思,估计可能与历史上发生的火山有关。实际上,腾冲一词出自于《旧唐书》,亦作“藤冲”,这里有着全国最著名的活火山活动地带。不仅有茶马古道、和顺古镇,还有众多温泉、抗战旧址等。一年前,曾与几位朋友来到这里,有了初步印象,这次故地重游,希望能有进一步的体验。
茶马古道
著名学者张宝通先生曾告诉我,茶马古道就是古人“以茶换马”的路径,故称茶马古道。这次来腾冲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和体会。我的分析是,很早以前,这里是茶叶的主产区,但马匹很少,而西域是产马的地方,因此,这里的人便以茶换马,随着商品经济的兴盛,以茶换马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马帮”。腾冲的杨老师告诉我:“茶马古道在这里指到东南亚,主要是到缅甸经商,把缅甸的棉纱、翡翠、宝石等用马帮驮回来,然后把中国这边的茶叶、生丝等物资用马帮驮过去。我奶奶的父亲就是董元廷,20世纪20年代,由董元廷等四人创办的茂恒商号曾为腾冲最大的跨国商号,茂恒商号最大的股东就是腾冲‘西董’家族。和顺老宅‘心动的地方’就是和西董家族两代联姻的杨家的宅院”。
这次在腾冲朋友杨老师和董老师的陪同下,我来到和顺古镇以及镇夷关古桥等地,现场感受茶马古道马蹄踩出的砖坑使人不禁想起当时马帮的庞大和兴盛。正是这些马帮在国内外的商务活动,促进了当时边贸的繁荣。
我的朋友李鹏涛去年曾经策划开拍了一部电视专题片《陕茶出关》,其中讲到,陕南的好茶就是一路向南,经过茶马古道行销到西亚和东南亚的,我想,腾冲在这方面也一定起到过重要作用,茶马古道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它的兴盛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充分证明当时腾冲已有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心动的地方
我们住的是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大宅院,现已改成民宿,其名源于其主人之一,主人的名字里有“新栋”二字,用其谐音,故民宿取名为“心动的地方”。自清代建成以来,宅院已有六代人居住。其院子里供奉的“商音弘农郡杨氏历代宗亲灵位”,昭示着这座宅院的主人系清代杨姓大户,“蘭芳桂馥”是曾任民国总理的李根源先生于1940年为杨家提的牌匾,两侧对联“古来最长文人家无非行善,天下第一般好事还是读书”显示了杨家崇尚读书的家风。据杨老师介绍,这个宅院解放后曾被没收,主人曾受牢狱之灾,平反后,主人又将宅院赎回,才使杨家重新掌管自己的祖业,并能将其发扬光大。
杨老师和其先生董老师都曾是教师,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祖业的尊崇使他们对如何使祖业发扬光大充满了想象和干劲,他们邀请台湾著名造型师梅林设计,以修旧如旧的方式,把祖宅重新装修改造,部分屋子保持了明清建筑的传统风格,部分房屋结合徽派建筑修葺一新,与整个院落十分协调。内有屋子变成了中式茶吧,还有一间装饰成中西合璧的咖啡吧。同去的几个朋友住的屋子,是中间隔有一个水池的小院,小池边有被水隔开的小石礅,一个一个连成一条曲线,将小池两边的客房连接起来。最为精妙的是这一泓清水的池子里还设计了两个涌泉,一高一低,相隔几米,相互对仗、相映成趣,非常协调。客房是两层木制阁楼,落地玻璃制成的大窗显得十分大气,屋子里十分干净整洁,电器一应俱全。有一个侧面小院,一段山墙两边对称摆放着细高的仙人掌和柠檬树,显得十分优雅高贵。
每天早晨主人都熟练地为我们做着当地风格的早餐,有枣粥、腌菜、花生、豆浆、饵丝、米线等,简单、绿色、可口,现磨咖啡散发的浓郁香味充满了屋子,使我们个个感到惬意温暖。
腾冲古镇
全国有四大著名古镇,腾冲的和顺古镇就是其中之一。腾冲有不少古镇,我们去了其中三个,包括江苴古镇、绮罗古镇及和顺古镇,而最有名的要属和顺古镇了。去腾冲的路上就有同学通过微信给我介绍和顺古镇。一进古镇感到的确名不虚传。除了拥有600多年历史,还是马帮重镇,这里街道并不宽,但错落有致、店铺林立,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人,其中还有一些西方人的面孔。其中有数百年历史的五棵大樟树整齐地列成一排,似乎在接受我们的检阅。从其正面看,好似“千手观音”,非常壮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在此排队、打卡、拍照。
在江苴古镇,有一个腾冲抗日战争时的临时指挥部,是个像四合院一般的两层小楼。屋里的陈设保留了战时的样子,使人不禁联想起抗日战争时期中美两国军民并肩战斗,共同抵御日寇侵略的峥嵘岁月。
英雄之城
腾冲和它所属的保山市不愧为英雄之城,不但有来凤山、松山战役的作战战场,还有众多纪念抗日战争的旧址、纪念馆和博物馆。使来这里的所有人都对抗战牺牲的将士肃然起敬。去年冬天,我第一次来腾冲,草草参观了一两处抗战旧址,想下笔写一些文字,但又怕写不好这段光辉历史,曾在此住笔。今年,我第二次来腾冲,在杨老师和董老师陪同下,参观了腾冲博物馆、国殇墓园、李根源故居,登上了来凤山,使我对腾冲和滇西抗战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来凤山是腾冲城边的制高点,作为收复腾冲前的攻击目标,远征军在美军空军的支援下,向来凤山发起攻击,以1000余人伤亡的代价,歼敌600余人,夺取了来凤山战斗的胜利。松山战役和来凤山战斗胜利后,远征军迅速攻克腾冲,随后拉开中国大反攻的序幕。
在参观国殇墓园时,由民国代总理李根源先生撰写碑文的隶书“碧血千秋”四个大字映入眼帘,使气氛格外凝重,成千上万的将士墓碑布满了小团坡,许多墓碑上放置着洁白的鲜花。看着一个接一个的墓碑,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一同参观的王老师不禁潸然泪下,所有人都对这些英勇殉国的将士肃然起敬!
二次的腾冲之旅结束了,我觉得似乎灵魂受到了又一次洗礼,一是因为自然环境好、植被占比高、空气纯净,感觉像是进入了天然氧吧;二是它的抗战伟绩和抗日英烈,对我的确是再一次洗刷灵魂,使我对抗日英雄充满了敬意;三是它的百姓非常朴实厚道,接待我们的杨老师、董老师、杨新栋等都非常热情好客、礼貌周到,使我们有家人般的感觉。
我为腾冲好友的事业蒸蒸日上而感到高兴,想发自内心地对他们说,期待他们和腾冲百姓的明天更加美好!(孙西平)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