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合理膳食吃出硬朗体魄

2023-06-12 09:02:49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俗话说,能吃是福。步入老年后,“会吃”能够帮助老年人更好适应身体机能的改变,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俗话说,能吃是福。步入老年后,“会吃”能够帮助老年人更好适应身体机能的改变,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在饮食上,老年人有哪些误区需要注意?怎么吃才会更健康?记者采访了部分家住西安的老年人和专家。

  食物多样帮助营养均衡

  6月7日中午11点,在新城区韩森街道饭大爷老年助餐社区餐厅内,记者看到一群老人已经排起了打饭队。

  糖醋里脊、青笋木耳、炒杏鲍菇、土豆丝……足有十八九种荤素搭配的菜品,以及包子、花卷、粥等主食,这家餐厅供应的品种十分丰富。

  “早上看群里说,今天有糖醋里脊,因为这道菜我不会做也不常吃,所以中午专门打了一份尝尝。”84岁的刘大爷三年前就开始在这里用餐,每次来都提着饭盒。

  刘大爷说,以前在家里怕麻烦,自己经常是“一粥一饭”模式,家人怕他吃不好,老年餐厅开张后特意为他办了常年饭卡。

  “现在顿顿是荤素搭配,菜肉都有……”刘大爷对老年餐厅赞不绝口。

  记者在餐厅宣传栏看到,餐厅专门为社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的“暖心套餐”,每顿饭价钱三到七元不等。

  “从摄入总量来说,一天内摄入12种以上的食材,一周内摄入25种以上的食材,就算是营养比较均衡的饮食。”陕西省营养师协会会长、中国老年学与老年临床医学食品营养专委会常委杨广利介绍说,摄入食物越多样,越有利于老年人吃得健康。

  老年人要警惕“饮食误区”

  家住未央区文景小区的张阿姨今年70岁,因自测血糖偏高,平日对饮食很上心,按照网络上教的方法,多以青菜为主,吃菜极少放油。最近她总是头晕、疲乏,到医院一检查,被诊断为轻度贫血并伴有严重营养不良。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老年人空腹血糖不超过8,餐后血糖不超过10都没有大问题,不用过度忌口。”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玉环说,老年人要保持合理体重,警惕营养不良,尤其要小心因肌肉减少而导致肌肉萎缩或少肌症。

  杨广利表示,老年人身体较年轻人新陈代谢下降,“胖一点儿”反而是正常的,比标准体重多10%到20%的“微胖”状态是老年人较为理想的体重状态。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老人们普遍认为吃素能保持健康长寿。记者查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22)》,其中指出,老人要摄入足够量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品,尤其80岁及以上老年人要“多吃鱼禽肉蛋奶和豆”。

  王玉环对此表示认同:“动物蛋白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更多,是植物蛋白无法取代的。以素食为主会导致老年人蛋白质摄入不足,进而产生其他身体问题。”

  专家:老年人应该这样吃

  在采访中,多数老年人都认为饮食要“清淡”。怎么衡量饮食是否“清淡”?

  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标准,以油盐衡量,一般人群每天进食植物油的合理总量区间是25克到30克,食盐摄入量以5克左右为宜。

  “老年人如果有心血管、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食盐摄入量控制在2克左右较为合适,可以用控油壶或限盐勺衡量油盐量。”杨广利建议。

  那么吃多少合适呢?王玉环说,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老年人每日摄入热量,50-60岁人群为2700千卡,60岁以上人群为2400千卡,70岁以上人群则为2100千卡。

  吃什么最合适?“豆类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较多,老人早起可以喝一杯杂豆豆浆,日常饭菜中加入菌类有助于胰腺功能。”杨广利提醒老年人,要尽量餐餐有蔬菜,且不能用水果代替蔬菜。

  “没有维生素D,喝再多牛奶豆浆、吃再多虾也吸收不了。”针对老年人骨质疏松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李萌说,老年人在吃高钙食物的同时,要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才能有效补钙。

  考虑到高龄老人咀嚼能力下降、消化功能减退,杨广利认为,老年人要优选“细粮”食用,菜品要尽量细、软、烂,食用杂粮时要“粗粮细吃”,“比如玉米粥,可以把玉米研磨成细粉喝,切记每顿粗粮食用量不超过三分之一”。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合理膳食 老年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