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石家庄

2021-10-29 16:58:06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2021年读完的第4本书,是已故学者朱幼棣老师所著的《后望书》。...

  2021年读完的第4本书,是已故学者朱幼棣老师所著的《后望书》。书中,作者以历史回眸的视角,对我国三峡大坝、南水北调、三门峡水库、挽救敦煌月牙泉等重大水利工程和文化遗产保护重要工程进行了深刻分析和反思,其中,对因一些工程的实施导致生存条件发生变化,进而造成老百姓搬离故地、无助飘零的描述,让我久久难以平静。无法用自己拙劣的笔尖来记叙书中所讲,只能借用吴晓波老师序言中的一话语来表达——“一个行将绝种的文人,记下数段行将绝迹的风景,留下行将绝唱的浩叹,这大抵就是《后望书》了”。

  读完这本书,想写关于乡愁的记忆。就从几个月前去过韩城西部山区板桥的一个小小的村子开始谈起吧。说起来真是惭愧,我曾不止一次带着女儿伫立母亲河边,感受黄河的水势浩浩、静水深流;也曾带着女儿登顶雷寺庄林场之“牛角哨”,纵目黄龙山碧波万顷,眺望天地的寥廓;也曾在一个平平常常的午后,和爱人自驾禹山,听山民讲大禹治水的传说,切身感受山顶娘娘庙那令人震撼的庙宇遗址,亲眼见证被百姓口口相传的沧桑古柏;也曾自诩自己用了一年时间跑遍了韩城市的六镇两办政府所在地,触摸曾经的繁华,探寻农耕文明的脉络,寻找浓浓乡愁,然而,却未曾发现,在我所生活了七年的城市边缘,在那狮山、苏山的背后,还有零星散落着的寂寥村落,在热闹喧嚣的城市一隅,静静地守望着城市的变迁。石家庄村就属于这样的村落之一。

  一个骤雨初歇的日子,因同事家里老人过世吊唁,去了一趟石家庄村。这是个采煤沉陷搬迁村,平日仅有三人留守,有一种被世人遗忘的静谧。我们的突兀到访似乎让这个平日里一向“羞赧”的村子变得不知所措,先是惊着了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它们叽叽喳喳扑棱着翅膀,窜飞向远处;然后是杂草间的窸窸窣窣声,像是窃窃私语,这一群陌生的人儿,是要破坏他们的家园么?听同事讲,位于板桥镇北梁的石家庄村共120户近600口人,以范、高两姓人为主,村里人才辈出,走出了榆林专员、市委副书记、县区长等领导干部,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因地处马沟渠煤矿采空区,前几年已整体搬迁到南湖西面的城市家园。平日村里根本没人,红事基本上都在城里设宴款待,只有遇到白事,乡邻才会回村帮忙,也只有过白事,才会有那么几天的热闹。这个板桥镇北梁较大的村落如今已鲜有人知。

  从同事家出来,我在凹凸不平的村路上,走得上气不接下气。路已硬化,留着一些清清的水洼,映着蓝蓝的天空和散漫的云朵。地上有牛和羊踩出的深深浅浅的脚印,也有稀稀落落来往的车辙印。我在寻觅中,找到了冷冷清清的范氏祖祠,白墙青瓦,流檐翘角,不禁唏嘘:这里也曾经举行过轰轰烈烈的祭祀活动,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忠君报国孝老爱亲的家国情怀从这里代代传承,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家族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尊敬先人、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支点所在,这里更有出门在外的游子扯不断的根。如今因年久失修,已经残破不堪。

  我找到了被岁月侵蚀的始存于道光年间的戏楼,穿过时光隧道,仿佛能听到那响彻神州大地的秦腔《三滴血》唱词:“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吼秦腔,那可是农闲时节,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最舒坦的时光。我见到了这块热土上的祖辈曾住过的砖窑,远远的土梁上,一排排窑洞已经快被蒿草掩埋,它们像一只只眼睛看着山沟沟上云卷云舒,又似一张张豁牙老汉的嘴,喃喃自语,讲述着久远的故事。还有那用青瓦灰砖搭建的、开始裂缝的井房,落寞地立在道旁,辘轳没了,也早已没有吱呦吱呦的扁担声,没有晚归的牛羊来饮水,不知井里还有没有汩汩清水?我脑海里像过电影,透过时光尘埃,可以体味,这些先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虽然贫穷,但那时候是多么热闹而富足,后来虽然经济发展了、社会富裕了,它却又被无情地所遗弃,或者说,老百姓为发展付出了举家搬迁、抛弃故土的代价。而且,这么多的古建筑,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必然被风剥雨蚀,无可挽回地变成“遗憾”。

  我想起了小兴安岭深处,习近平总书记驻足于参天古树下,久久凝思,感慨“时间的川流不息”。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总书记深情地说“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时候读《乡愁》,少不经事,不解其中味。长大再读“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会突然潸然泪下。长大了才懂,“近乡亲更切,不敢问来人”,是因为远归的游子,不知道故乡已荒凉到了什么程度。发展的洪流浩浩荡荡,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时光正飞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日新月异,然而,在广大的农村,一些历史的风景正在人们的淡漠中,渐行渐远。好在,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数的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和老百姓一起在祖辈生活过的土地上,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在用他们的勤劳智慧,留住我们的根。是啊,故乡就是我们的根,就像总书记讲的:一直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我再一次回首西望,落日如轮。北方初春惨淡的云层下,几点寒鸦急急飞过,远方的天际线上,在那株高大古槐树梢上,凝成一团解不开的乡愁。乡愁是什么?习近平不无感慨地说:“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的。”临走之前,我手抚长满枯草的斑驳的老墙,照了几张照片,记下我的乡愁。(杨敏 作者系韩城市政协机关干部)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乡愁 石家庄村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