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美以孝最美夕阳红

2021-07-26 09:10:14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 通常,中国人习惯把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人,并把这个年龄段的生活美其名曰“夕阳红”。但从当下实际情况及对未来预测,总是让人有一种局促不安的反复自问:“夕阳”能“红”吗?...

  □ 刘玉明

  通常,中国人习惯把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人,并把这个年龄段的生活美其名曰“夕阳红”。但从当下实际情况及对未来预测,总是让人有一种局促不安的反复自问:“夕阳”能“红”吗?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如果把人生当作“一天”来看,朝霞升腾见“光华”,夕阳西下是“余晖”;如果把人生当作“一年”来看,从草长莺飞至枝枯叶落,“一岁一枯荣”。这个过程终将到来,摆在广大老年朋友面前严峻而复杂的问题就是:“夕阳”能“红”吗?老了能“乐”吗?

  其实,人们都知道,说“最美不过夕阳红”,只不过是用一种比喻、形容来宽慰而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才是真实、形象的反映。

  我国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8.7%,65岁以上达13.5%。陕西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9.2%,65岁以上占13.32%,有不少地方超过了20%。我国人口“结构性特征”的老龄化不仅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已成为大趋势。不难设想,再过10年,必然是深度老龄化的社会。因而,目前引起全社会对“老年护理”问题的高度关心关注也就成为必然和必须。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过程,总是有最后时段的“倒计时”。“夕阳红”,本质上是指老年人如何度过生命旅程中的最后一段。老年问题既然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有关,那么就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最近,之所以有关老龄化的问题被热议,是因为这个话题涉及全社会每个人、每个家庭。认真调查研究,用政策引导,用制度机制解决好老年护理问题愈来愈急迫,正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智慧养老”及“互联网+护理”的试点正在加速推进,无疑是契合实际、顺应民心之举,其意义非常重要。然而,从运行情况来看,尚有美中不足。不但主导、引领的主体层次需要提升,而且现实也急切呼唤“顶层设计”。从实践探索情况看,办“养老业”的,民企居多、国企较少,民政系统覆盖有限……未能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应该说,有诸多模式,有经验积累,有良好成效,也不乏成功范例,但也伴生着一些问题。

  当人步入暮年之时,思虑未来养老何去何从,接受护理又在哪里落脚,已成为必然。相应产生身临其境的“夕阳斜照”之感,也属自然。从表象看,这是一个覆盖全社会成员的话题,且显得有点沉重,而本质上是涉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千秋传承之国是。

  显然,随着老龄化深度发展,老年护理问题已经摆在面前,不容回避、不可忽视。

  时下,人们常说涉老产业是“朝阳产业”,实质讲的是,老年群体的占比及需求与日俱增,围绕老年所需而形成的新的产业,就像朝阳初升,一定会出现如日中天之景象。可谓,“夕阳”群体必将催生“朝阳”产业。

  这里,我们有必要深层次探讨一个问题:即如何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孝道,承载、融入老年护理事业及产业之中,让民族传统文明文化得到有形传承而发扬光大,其意义不是非常重要吗?

  我国历史上一贯对孝道看得很重,如《孝经》十八章,通篇讲的就是孝道在家与国治理上的体现。汉代选拔官吏以“孝廉”为科目,明清直接把“举人”称为“孝廉”。所谓“夫孝,德之本也”“百善孝为先”“人之行莫大于孝”“谨身节用,敬养父母”等。古人传下来的,正是把孝道不仅作为规范人思想行为的衡量标准,而且用于治理国家。中华民族孝文化博大精深,不失为教化育人的经典,当今社会应该广泛传承而需警惕在不知不觉之中渐失。

  应该肯定,“夕阳红”取决于对涉老项目即所谓“朝阳产业”的重视和发展程度,更取决于对老年护理政策的研究出台和落地落实。这里尤为重要的是,应把孝道文化融合到政策、制度、机制之中。

  不难预料,随着老年护理对适老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必然推动新产业、新业态的催生和发展。目前不断“生长”的2.6亿“夕阳群体”也必将成为未来“朝阳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和消费主体,似乎还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我们期待着,“夕阳红”绝不是美好的愿景,而是人人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这也是全社会为之奋斗的目标。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夕阳 年龄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