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与我的母校西北大学

2021-05-17 09:01:54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很多年之后,我才重新认识了柳青。以前,因为《创业史》认识他,那时候我心里的柳青还是文学的柳青;后来因为皇甫村认识他,那样的柳青就成了人民的柳青。...

柳青

  □ 杨思佳

  很多年之后,我才重新认识了柳青。以前,因为《创业史》认识他,那时候我心里的柳青还是文学的柳青;后来因为皇甫村认识他,那样的柳青就成了人民的柳青。

  “‘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这句话我是听我们的人民作家柳青说的。人们说,如果你去农民里面找到他,分不清,你不知道谁是柳青,都一样……党政干部也要学柳青,像他那么接地气,那么能够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讲的。

  其实,这并不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到柳青,他前前后后曾六次提到学习柳青精神。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实际上,一个时代最先进的作家气质就是与群众同生活、同感受、同爱憎,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柳青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写出了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之作《创业史》,到现在为止,《创业史》依然代表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

  至于柳青和我的母校西北大学,还是有些故事要讲。

  柳青曾在西北大学有过一段短暂的求学经历,也就是西北大学的前身“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7年,北平、天津失守,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四校一院迁至西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这一年,柳青考入国立西安临时大学俄文先修班学习,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柳青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阶段,包括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柳青中学时期就热衷于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在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学习阶段,聆听了多位马列教授的指导,接受了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这也为他后期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他一边学习俄文,一边从事苏联文学翻译,俄国文学的多层次结构、现实主义特点和史诗性特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柳青,读《创业史》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肖洛霍夫的气息。

  大学时代本是谈论学术、轻松自由的时代,但对于柳青来说却是沉重而充满使命的。1938年,日机轰炸西安日益严重,学校不得不停课,刚步入大学的柳青出于作家的使命和内心的呼喊,便向组织提出要北上延安,以笔为枪,写出前线战士的英勇无畏,从此他便踏入了革命的征程。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柳青毫不退缩、无所畏惧,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上前线,他边读书边创作,在行军途中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对兄弟战友的手足情深,成了柳青创作的一笔宝贵财富。

  所有的成功之作都来源于生活,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人物的原型,或一个或几个,加之拼凑、改编、润色,便能成为书中的人物。《创业史》便是如此,梁生宝、郭世富都是生活在柳青身边的人。不仅如此,柳青为了写好《创业史》,长达14年扎根皇甫村,他头戴一顶破帽,身穿一件补得不能再补的黑棉袄,亲自参与了农村合作化运动、亲自感受了跌宕起伏的历史潮流,要知道他之前可是留过洋的新潮人,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爱穿背带裤,经常戴一副金丝边眼镜。他无法忘记毛泽东主席曾经对他说“你一定要为了人民写好它”,也无法忘记周恩来总理对他的嘱托。就这样,柳青忍着病痛,在日益消瘦、夕阳西下之际还继续坚持创作。

  我们今天看到的《创业史》,其实是《创业史》的第一部手稿,这也多亏了当年西北大学学生的保护,才使得手稿没有在“文革”时惨遭毒手。据柳青女儿刘可风回忆,在“文革”造反运动时期,西安“红恐队”准备抄柳青家时,西北大学学生怕手稿受到损失,想抢先到达皇甫村柳青的家由他们“抄家”,可以保护一下手稿,可是时间来不及,西大的学生就马上联系陕师大的学生,因为陕师大所在的吴家坟距离皇甫村更近一些,陕师大的学生接到电话后立刻出发抢先一步“抄”走了《创业史》第一部手稿,后来也是在西大学生的帮助下,在陕师大的仓库内找到了失而复得的手稿,只可惜第二部手稿在之前已经被抄过一次了,现在就不知所踪了。

  相比“文革”时许多对待作家声色俱厉的事情,西北大学的学生对待柳青严肃中却带有尊重,每天还主动送报纸,虽然不套近乎,也不说一句重话,有时还会讨论些关于小说的问题。西北大学王宗义后来回忆说:“就我所知,像他这样扎扎实实和农民在一起的作家,也许世界上少见,所以,我们西大一直保他。”后来,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作家协会红色造反队联合写了一个调查报告,肯定了柳青在长安十四年的努力和探索,柳青最后终于得以解放。

  “山乡风云创业史,百姓心中柳常青”。

  著名地质学家、也是西北大学教授的张伯声回忆说,他和柳青等几个“臭老九”在被打成“牛鬼蛇神”的那段日子里,柳青私下多次找他讨论过改变陕北面貌的方案,1972年,柳青还亲自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描述自己对陕北土地面貌的理解和因地制宜的规划。柳青深受牛棚之苦,却时刻不忘国家和人民。

  陕西作家、同为西北大学校友的贾平凹曾写道:“柳青是我国杰出的作家,更是陕西文学的旗帜,后学的一茬一茬作家都是他的崇拜者和追随者……时代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学习柳青。”

  “公诚勤朴”,这四个字是我的母校西北大学的校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诚者,天之道也”“取必以渐,勤则得多”“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公正、诚实、勤劳、朴素“,公诚勤朴”四个字其实也可以用来形容柳青。柳青用生命谱写了皇甫生涯,亦坚定地完成了自己的创作之路,战争年代他以笔为枪,和平年代也始终坚定革命之路,柳青不仅仅是柳青个人,那是一代人的记忆和精神体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新时代的我们需要柳青,需要千千万万个柳青,柳青精神将引领着我们西大人不断向前,传递着“陕军东征”的时代之声,指引后来者一路前行。

  (作者现供职于渭南市政协)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柳青 西北大学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