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冯灵生 · 理想·奋斗·追梦【中】(语音版)

2021-02-04 21:07:43  来源:陕西政协公众号  


[摘要] 理想靠奋斗,奋斗就会有牺牲。...

  理想·奋斗·追梦——六十感怀【中】

 

  作者:冯灵生

 

(点击聆听语音版)

  二

  理想靠奋斗,奋斗就会有牺牲。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抗美援朝胜利的一百一十八年间,为推翻三座大山,使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死难者何止千万?从建国到如今,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数亿人民历尽千难万险,饱尝辛酸苦辣,谱写了多少曲生命的壮歌?我没有资格与他们比肩,但经历了“世上只有吃饭难”,便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和毅力;懂得了“天下唯有读书高”,才升腾起了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

  我天生缺乏文韬武略,学了一次语文也只是多看了几本小说和诗歌。参加工作两三个月不到,受命为学校运动会写开幕辞,费了几天劲,结果只留用了“同学们”三个字。这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而言,羞耻感可想而知。知耻而后勇,跌倒再爬起,才能算一条汉子。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懂经济不行。我没有经济学知识,偶得一本由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们发表的演讲集,经过半年多的刻苦研读,反复看,仔细想,基本掌握了经济学的一般知识。拿着这点积累,或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甚至徒步行走,一年间跑了五六十个大中型企业,感知了实践,充实了自己,弥补了不足,写出的二十多万字文稿,于一九九一年底正式出版了《在市场的大海里扬舤》一书,陕西日报用大半个版的篇幅介绍了书中的内容,其中公开发表的《沿着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前进》,尚在小平南巡之前,明目张胆为市场经济呐喊助力,真是无知者无畏呵。这也使我认识到原来不懂的东西,只要下功夫学习,也能够掌握其精髓,吸取其精华,应用到为之奋斗的事业中去。

  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只有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地方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建树。这个结合可并不是那么容易!有人对大政方针下了一番功夫,结果是陷进去拔不出来,机械教条,唯书唯上,幼稚到了事物的反面;有人眼睛只盯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知道自己种了番茄西红柿,不知道邻家也种了番茄西红柿,事事总落到别人的屁股后面,毫无创新,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有一些人既知上情,也知下情,就是不会结合,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落得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空自悲嗟。他们不懂只要上不碰红线、下不触底线,躲开负面清单的约束,就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天塌不下来。敢立时代潮头,能做今朝风流,窍门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也正因此,我嘱咐亲友学一点辩证唯物主义,最少读三遍《学习纲要》,原汁原味学习《治国理政》,精准把握国之大者,大胆在与实际工作的结合中探索创新,假以时日,必有所成。一切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者,只有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方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我写过不少调查研究报告,小圈子里出我右者凤毛麟角。并非天生就有其才,因了年轻时读过的两个范本:一个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带队撰写的《温州商品经济的考察与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探索》,一个是中央办公厅调查组撰写的《东莞十年----对我国沿海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成功典型的考察》。温州调查开篇是“中国的现代化,实质是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东莞十年的开篇是“经历十年的改革开放,东莞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群众说:现在的社会主义好!”对这两篇调查报告,影响至深的是文章将实际的材料与深刻的思想融为一体,既推广了实践的经验,又启迪了人们的认知。我读了不下五遍,不只文章的思想观点影响至深,包括对文章的结构、选材、语言,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许多年间,多次以此两文为蓝本,反复演练,驾轻就熟,推陈出新,自然就登上了绝顶。还有一本《杨朔散文集》,也曾读过多遍,尤其是杨朔的散文每到结尾处,总是以点睛之笔,道出深遂的意境,使人回味无穷,享尽美感。后来我在写调研报告时,也多在结尾处由此及彼,提升境界,给阅读者提供开阔深遂的视野。现在大家期求自己提高站位,深刻思想,博览群书非常必要,然不下功夫精研细读几个范本,就不可能提升自己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我写过愈千万字的领导讲话等文稿,无非是开宗明义点出主题、列出几条讲清原因、提出几点落实措施、画龙点睛提振精神。有人为何一提起这类工作就压力山大,两股颤颤?不是不懂文稿的体例,不是不知文稿应当如何结构,而是患得患失、缺乏自信,不敢发挥主观能动所具有的创新精神。文稿写作,当然应以领导的关注、观点为指引,甚至在文风、习惯方面都应契合。你的任务是根据领导的思路、观点,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大胆地把自己的政策水平、文字功夫发挥出来,组合起来,也就足矣。五中全会要求“创新驱动”,撰稿者的创新就在于把握大格局、顺应大趋势,融入获得的新经验、求得的新见解,而不是一味被动应对。

  我不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我所记得新闻打动我的时段是三十年前经济日报的文章。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这家媒体连篇累牍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经济改革的文章,有事实、有分析、有深度,文字又特别好,真是令我叹服。九十年代后期,大概有十年的时间我也写了不少新闻稿,虽署的是别人的名,但自认为所写的稿子不亚于一些专业记者。那年去慰问一线的工人,“已是除夕夜半,爆竹声息,灯火阑珊,一行人提东带西,急匆匆穿越在古城的大街小巷。”还有一次下乡,“三月的汉中大地,山花点点,春意萌动。”这就是我写的导语。除了所谓的“五W”,我是尽可能把稿子写活一点,有点灵气,让人能看、愿看。现在的新闻有些格式化,有思想的人不是很愿意浪费时间。怎么改变,办法很简单,找上十篇范文,让每个新闻工作者熟读十遍,模仿十遍,水平一定提高十倍。

  吃别人难吃之苦,受别人难受之累,笨鸟勇飞,执着攀登,就一定能到达光辉的彼岸!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冯灵生 奋斗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