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衡,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17年,现任西安市新城区建筑小学少先队校外辅导员,新城区关工委委员、“五老报告团”宣讲员。2015年获中国关工委表彰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张老积极参加市、区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宣讲活动,十多年来,走进300多所中小学,开展近千场活动,听众达25万人次。2003年至2015年,担任全国中小学校外教育年鉴陕西编写组特约撰稿人,参与编写了团中央《中国校外教育年鉴》(陕西卷)八册,撰写七万余字,共55篇校外教育材料。还担任70所中小学校外辅导员,3所小学队长学校的名誉校长,2所中学的爱心大使等社会工作,累计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4000小时。17年来,累计捐赠物近两万元,每年从自己有限的退休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
志愿服务50年
在70多所中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
下午2时30分,一位戴红领巾的老人正站在新城区实验小学的讲台上,对台下百余名小学生进行“红领巾迎全运,我是文明小使者”的主题宣讲。他叫张景衡,今年77岁,是孩子们心目中戴着红领巾的爷爷。张景衡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长达50年,是全市70多所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我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做少先队辅导员,戴着红领巾,奔忙在学校之间。”
张景衡给孩子们做主题报告
积极投身志愿服务
张景衡是新城区建筑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就带领少先队员们学雷锋,开展志愿者服务。那个时候学校刚开始复课,张景衡认为急需一股凝聚力把学生们组织起来。于是,他选定胡家庙新华书店为阵地,长期在这里开展义务劳动,带领少先队员学雷锋做好事。同时,他还承担了书店组建红领巾阅览室的全部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张景衡组织少先队员利用寒暑假开展活动,把茶文化志愿服务送到退休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孤寡老人、社区残疾人家里。2003年,他光荣退休,32年内教了16届学生,其中有800人成了学雷锋志愿者。退休后,张景衡担任48所中小学校少先队志愿辅导员以及省市区少工委委员,成为了一名走进社会、走进校园的志愿者。
张景衡说:“虽然忙一些、累一些,但我很快乐。和年轻辅导员一起工作,成为他们红领巾事业的知心朋友。和少工干部一块工作,成为他们事业上的挚友。和孩子们交朋友,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戴着红领巾的张爷爷。”
赋予学雷锋新的时代内涵
退休后,张景衡开办“红领巾大讲堂”,经过两年实验期,2011年全面铺开。张景衡成为红领巾大讲堂讲师团的主讲老师,走进全省300多所中小学校,巡回演讲826场,听众达到22万人。红领巾大讲堂既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又富有时代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逐步成为讲党的历史、讲英雄故事、传播正能量的有效平台。“红领巾大讲堂”深受欢迎,越办越红火,孩子们往往听了这一课,就急盼着下一课的进行。
2016年,正逢纪念建党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从3月1日开始,张景衡身着红军服走进中小学校,进行“童心向党,我的中国梦”主题宣讲,开展“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互联网+长征”主题活动,通过引导孩子们上网寻找长征纪念馆图片和相关资料,重走“网络长征路”。
关注留守儿童 汇聚爱心善意
蓝田县东街小学是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张景衡每年从退休金中拿出1000元,为留守儿童设立了“张景衡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2017年2月初,张景衡冒着严寒来到长安区和周至县,开展了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了1000元。
团省委倡导组织“红领巾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品牌活动,张景衡每一次都主动参与。他说:“我把爱党的情结转化为对留守儿童的公益情结,多为有困难的孩子做善事、做实事,为推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风气尽点绵薄之力。”
张景衡学雷锋志愿服务已达5000多小时,他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用一种执着、一片深情、一腔热血演绎着红领巾的故事,用自己一辈子的奋斗实现了对红领巾事业的承诺。(西安日报记者 王海鹏 实习生 郑聪慧 文/图)
编辑: 郭长财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