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家风以唐韵 立企业以美德 全国文明家庭故事分享会开讲

2025-11-23 07:12:47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这场以“唐诗为线、家风为核”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千年诗韵与当代家庭美德在企业空间里共振,为文明西安建设添上了一抹温暖的唐风底色...

  记者 拓玲 实习生 谢斯晴

  11月21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未央区委宣传部、西咸新区宣传文旅局承办的“家风扬正气·唐诗传美德”全国文明家庭故事分享会,在陕西志宽食品有限公司同新食品观光研学基地温情开讲。

  这场以“唐诗为线、家风为核”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千年诗韵与当代家庭美德在企业空间里共振,为文明西安建设添上了一抹温暖的唐风底色。

  唐风为引

  以诗入题 让美德有了“古意新声”

  “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悌,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诚,唐诗里藏着中国人最本真的美德。”活动开场,主持人以诗为钥,将“家风”二字锚定在传统文化的根系里。

  “唐诗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美德密码。”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选择以唐诗为纽带,正是希望让家风传承跳出“说教式”框架,借由大众耳熟能详的诗句,让“孝悌、诚信、担当”等美德有更生动的表达。

  家风为魂

  三个家庭写就“当代唐风新篇”

  随后,一场融合家风故事与唐诗意蕴的分享之旅正式开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我家的军功章,就是这句诗的当代注脚。”分享台上,军嫂全月秋带着大女儿靳双馨和小儿子靳益之,一起讲述了“一家三代守家国”的故事。

  在“全国文明家庭”的好家风的熏陶下,靳双馨工作兢兢业业,成为中医科小儿推拿师,把“为大家守小家”的承诺写进了居民的健康档案里。“就像诗里说的,前辈们‘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守国,我们今天守好每一户居民,是守家——家国从来都是连在一起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家的家训‘先做人,后做饼’,就是‘种诚收信’的道理。”全月秋家庭分享结束后,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聂志宽指着展柜里的糕点,把家风与企业的联结讲得真真切切。

  二十年前,有次糕点已打包完毕准备出库,聂志宽习惯性尝了一块,总觉得味道不对劲,最终决定销毁整批产品、倒掉原材料,哪怕受损失,也要守住“诚”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在企业里结出了果:车间师傅会主动挑出开裂的点心,销售员会如实告知保质期,老顾客说“买志宽的饼,吃的是放心”。

  “就像种地,春天种下诚信,秋天才能收获大家的信任。这就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实在。”聂志宽的话,让现场职工频频点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甄陵一家守护文化的故事,就像春雨滋润着心田。”聂志宽分享后,西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宁晨岑接过话筒,将甄陵家庭的文脉传承故事缓缓道来。

  高陵区文化馆馆长甄陵,扎根基层文化工作40余年,首创“公共文化服务‘110’”模式。他传承“努力上进、清白做人”的甄氏家训,将家风融入日常。他设立家庭图书角,带家人阅读经典、体验书画,寒暑假领孙辈参观博物馆,培育爱国情怀。女儿甄欣受其影响,身为公务员恪尽职守,公公去世后接婆婆同住尽孝;妻子悉心照料家人,全家和睦向善。这份“润物细无声”的奉献,让好家风不断延续,成为文化传承最珍贵的火种。

  诗韵互动

  以诗传情 让美德直抵人心

  分享环节后,气氛热烈的“诗韵互动”将活动推向高潮。“诗词对对碰”“诗韵家风接龙”活动引得观众踊跃参与。

  “以前觉得‘家风’是家里的事,今天才知道,好家风能让车间更暖、糕点更香。”陕西志宽食品的职工张阿姨特意把“先做人,后做饼”写在本子上,旁边还抄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诗句。

  活动尾声,职工们围着全国文明家庭讨教“家风秘籍”:有人问全月秋“怎么教孩子懂家国”,有人向聂志宽取经“怎么把家训变企业文化”,宁晨岑则被围着要“唐诗美德书单”。

  “唐风不远,家风常新。”这场在企业里开讲的分享会,让千年诗句有了当代的注脚,也让文明家庭的微光,汇聚成了文明西安的暖光。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文明家庭 故事分享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