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龚伟芳
10月12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第八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颁证仪式上,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周至保护区”)正式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绿色名录。这是周至保护区继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后,生态保护成效再次获得国际认可,同时也使其成为秦岭北麓乃至陕西省唯一获得双重国际认证的自然保护区。
周至保护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周至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北麓中段,跨秦岭主脊南北,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与北亚热带湿润区的过渡地带。作为西安市重要水源涵养区和中国关键生态屏障,该区域保存有完整的秦岭北坡植被垂直带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保护区内栖息有川金丝猴、大熊猫、秦岭羚牛等珍稀物种,其中川金丝猴共24群约1973只,约占秦岭地区该物种总数的32.9%,为秦岭北坡最大的川金丝猴集中分布区。目前,保护区内已记录野生植物1823种、野生脊椎动物376种、昆虫1435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二级保护植物2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种、二级保护动物36种。此外,周至还拥有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库,收集种质资源120余份,被列为国家级野生猕猴桃保护区。
周至保护区所在区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多年来,保护区秉承“天人合一”理念,依托资源与历史文化遗址优势,通过设立社区共管委员会、举办民俗活动、开展生态旅游、落实公益林补偿、实施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积极推动中草药种植、中蜂养殖等绿色产业发展,着力解决当地群众就业,增强居民保护意识,提升生活水平。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惠及群众近4000人,逐步成为自然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的典范。
助力西安成为全球生态保护领域典范城市
记者了解到,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每四年举办一届。本届大会于10月9日开幕,会期6天。全球共有28家机构在本届大会上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其中中国有4家机构获此殊荣。绿色名录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为推动以自然保护地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设立的全球性计划。该计划围绕“规范治理、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和显著成效”四大核心标准,系统指导并评估全球保护地的管理成效。周至保护区自2024年启动申报工作以来,严格对标绿色名录标准,系统梳理了近十年来在生态保护、社区共建、科研监测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历经多轮国际专家严格评估及实地考察,最终凭借卓越的综合实力成功入选。
此次成功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既是对周至保护区长期坚持绿色发展、科学治理的充分肯定,更是对西安市生态治理成效达到国际水准的高度认可,进一步彰显了西安在区域生态治理中的示范引领地位。与此同时,这也使得西安“全球最佳自然保护地”这张生态名片更加熠熠生辉,助力其成为全球生态保护领域的典范城市。
周至保护区的成功实践,不仅为西安乃至全国的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凸显了西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为拓展生态领域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未来,周至保护区将持续深化与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全面提升保护与管理水平,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