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与本土“双向奔赴” 西安开放型经济涌动新活力

2025-09-29 00:45:12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西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热潮涌动,从半导体到新能源汽车,从生物医药到高端装备制造,外资在西安的发展步伐明显提速...

  集装箱整齐排列,装卸车往来穿梭……

  9月28日,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一派繁忙景象。如今,该码头已成为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今年6月,位于阿拉木图的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投用,实现了国际物流“枢纽对枢纽”升级,显著提升了跨境物流效率。

  码头汽笛鸣响,西安吸引外资的“号角”持续吹响。今年上半年,西安市实到外资4.21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4.7%,新设外资企业149家,同比增长4.9%。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出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企业发现,西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热潮涌动,从半导体到新能源汽车,从生物医药到高端装备制造,外资在西安的发展步伐明显提速。

  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从“老朋友”深耕到“新伙伴”加盟

  9月16日,中粮可口可乐陕西数智化工厂在西安经开区正式投产。这个总投资10亿元、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4天、开工13个月即投产的项目,不仅是中粮可口可乐全国首家数智化工厂,也是其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生产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30年前的同月同日,陕西本地生产的第一瓶可口可乐正是在经开区出厂。从传统生产线到深度融合AI技术的数智化工厂,可口可乐用30年的持续投资,诠释了外资企业在西安的深耕与升级。

  “中粮可口可乐陕西新工厂的高效投产,是中粮集团与经开区‘老朋友新合作’的典范。”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这座被誉为中粮可口可乐数智化转型“标杆首作”的新工厂,以智能供应链中台系统作为“工业大脑”,贯通七大平台系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将成为中粮可口可乐西北区域的供应链核心枢纽。

高楼林立的高新区。

  今年,西安高新区的“国际朋友圈”也迎来重要扩展。

  7月,伊顿电气集团库柏西安熔断器有限公司与高新区签约,投建伊顿电气集团亚太区新能源产业基地。该基地将建设1座现代化厂房及6条智能生产线,聚焦储能系统、新能源车、光伏风电等热门领域,为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基地的建设,有助于促进产能、技术、制造与服务能级实现全面跨越。高新区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务实高效的政务服务、前瞻性的产业规划,特别是对新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伊顿电气亚太区电路保护与控制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龚立新在签约仪式上坦言。

  今年以来,西安与阿尔斯通集团签署轨道交通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达60亿元的三星闪存芯片V8项目落地……西安,正成为全球资本布局中国市场的重要选择。

  营商环境优质服务

  创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外资企业为何持续看好西安?高效的服务保障与精准的政策支持是关键!

  中粮可口可乐项目开工13个月即投产,再次刷新了项目服务保障的“经开效率”。经开区承诺在项目投产后,将持续当好企业紧密合伙人,这种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体现出留住外资的“软实力”。

  高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起草了《西安高新区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了高新区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行动计划,着力破解组织协调难、诉求响应难、市场准入难、企业办事难、创新突破难、融资增信难、人才引留难等七大发展瓶颈。

蓬勃发展的高新区。

  在完善诉求响应机制方面,高新区依托“亲商助企三有一提升”长效化机制,通过走访调研、政企座谈会等渠道,高效解决企业问题。截至目前,该机制累计征集涉企诉求1961项,办理率达100%。这种“有求必应”的服务态度,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创造了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如今,高新区已聚集国家和省、市级高层次人才500余名,区级硬科技创新人才1.5万余名,硕博人才约10万名,强大的智力支撑为外资企业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基础。

  “丰富招引机制、破解人才引留难题,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通过系列招聘活动和人才政策,我们切实保障了企业的人才需求。”高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外资加力到企业出海

  相互交织彼此成就的“西安样本”

  外资企业在西安的增资扩产备受关注,这与西安本土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出海的浪潮相互呼应,形成了内外资企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

  在日前举行的2025欧亚经济论坛科技发展会议上,《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出海报告》亮相。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高新区进出口总值达2202.9亿元,同比增长17.1%。出海企业呈现出硬科技特色鲜明、民营企业成为生力军、出海范围覆盖全球、模式多元丰富四大特点,诺瓦星云、铂力特、比亚迪等企业成为出海主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出海态势,与外资企业的本土化深耕相得益彰。

  一方面,伊顿电气、可口可乐等外资项目带来的先进经验、管理标准和国际市场渠道,为本土供应链企业提供了学习与对接的机会,提升了整个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本土涌现出的强大供应链企业和创新生态,比如为新能源行业提供配套的众多专精特新企业,正是吸引外资巨头加大在西安投资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成立了“科技企业出海联盟”,构建一站式出海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出海从“自主探索”转向“有章可循”。

  “我们会进一步优化科创扶持政策,搭建更多跨国技术交流、市场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在国际合作中的认证、物流、服务落地等难题,助力更多本土优质科技企业在国际合作中站稳脚跟、拓展市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高云天表示。

  不难看出,如今的西安,外资企业持续发力与本土企业高质量出海并非平行推进,而是相互交织、彼此成就。外资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实践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样本,其扎根发展增强了区域产业的韧性;本土企业出海形成的全球网络与市场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西安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

  西安的开放型经济,正在从单纯的商品贸易,向着更高层级的技术合作、标准制定和生态共建加速迈进!

  文/记者 李欣怡 图/记者窦翊明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西安 开放型经济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