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制绘就柞水生态新画卷

2025-09-24 10:57:11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走进秦岭南麓秋高气爽的柞水,这里依旧群山叠翠、林海莽莽,身穿橙色马甲的护林员在林间穿梭,智慧监控的实时画面在山头闪烁,新栽苗木的绿色枝叶正尽情感受着生态守护的温度。...

  走进秦岭南麓秋高气爽的柞水,这里依旧群山叠翠、林海莽莽,身穿橙色马甲的护林员在林间穿梭,智慧监控的实时画面在山头闪烁,新栽苗木的绿色枝叶正尽情感受着生态守护的温度。

  “林长制对于我们基层来说,是实实在在的‘责任状’。”营盘镇镇长王凤鹏在柞水县委常委会会议上就林长制工作交流发言时讲道。

  营盘镇创新实施“人盯人+林长制”机制,设立镇村林长27名、监管员37名、护林员123名,划分护林责任网格164个,布设智慧监控281个,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巡查。今年已巡林4.27万次,及时解决各类问题21个,修复遗留废弃矿山7处,植树3万余株。

  自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柞水县以林长制工作为总抓手,借典型案例引路,通过创新治理手段,在“管绿、扩绿、护绿、兴绿”上精准发力,配套建立林长制工作监督、问题处置、考核奖惩等制度办法,在全县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261名林长分级分片认领责任区域,明确“责任在县、运行在镇、管理在村”工作机制,实现森林资源管护“无死角”。

  “以前护林光靠‘脚底板’,现在还有‘科技眼’。”乾佑街道护林员王建军说,如今,他携带定位终端巡林,遇到异常情况一键上报,问题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据了解,柞水投入480万元专项资金为林业装上“智慧大脑”,各智慧监控点位与县秦岭智慧监管中心互联互通,新安装291个实时监控设备与无人机巡林相结合,69个护林哨所得以改造提升,1105名护林员活跃在山间地头,共同构建起“天空地”三位一体的管护模式,让山林每一处角落都尽在掌握,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生态治理新格局。

  而在杏坪镇,曾经因历史遗留问题裸露在外的荒废矿山如今已被葱葱郁郁的绿植覆盖,“靠山吃山”的村民当起了生态卫士、端上了“生态饭”碗,成为当地实施生态修复项目的成果之一。

  今年以来,柞水实施生态修复项目8个,完成营造林3.17万亩,修复退化林3200亩,森林抚育1.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平方公里,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居全市前列;城区更是见缝插绿、拆违建绿,单位附属绿地面积263万平方米,新建幸福林带7.6公里,培育秦岭红豆杉和栓皮栎优质苗木75万株,组织义务植树70万株;乡村开展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四旁植绿”活动,新建口袋公园25个,完成绿化改造面积63.9公顷,村庄绿化率达到53%。

  “守好这片山,就是守好咱的好日子。”营盘镇秦丰村57岁的村级林长徐熙南说,今年是他守护山林的第18个年头。每天清晨,他都会背上水壶、拿着巡林本,沿山间小道巡查20余里路,排查火灾隐患、制止破坏行为。

  徐熙南的获得感,正是柞水推动产业融合、促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该县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菌、林药、林茶等绿色林特产业,培育出林业龙头企业3家,“柞水木耳”走进国际市场,品牌价值高达53.23亿元。探索“林业+旅游+康养”发展模式,打造最美康养旅游廊道3.9公里,完善林间休憩驿站、森林景观瞭望台等森林康养设施18处,成功创建营盘镇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镇和牛背梁、秦楚古道等5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实施朱家湾、老庵寺等1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推动农村康养旅游环境持续优化。

  如今的柞水,青山含翠、碧水绕城,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实践中,绘就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新画卷。(通讯员 陈晨)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柞水县 林长制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