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鱼菜共生”点亮秦岭小村庄里的循环农业新图景

2025-08-26 18:24:11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暑气尚浓,酷暑难耐,丹凤县寺坪镇毛里岗村的科技农业产业园里却一片繁忙。温室大棚内,赵榜女正弯腰在整齐的蔬菜槽间忙碌着,额角沁出汗珠,笑容却舒展在脸上:“一天八十块,在这儿干活离家近,挣了钱还能顾上家,咋能不高兴?”旁边水声轻响,鱼池里成群的加州鲈鱼悠然摆尾,水波映着老人劳作的身影。...

  暑气尚浓,酷暑难耐,丹凤县寺坪镇毛里岗村的科技农业产业园里却一片繁忙。温室大棚内,赵榜女正弯腰在整齐的蔬菜槽间忙碌着,额角沁出汗珠,笑容却舒展在脸上:“一天八十块,在这儿干活离家近,挣了钱还能顾上家,咋能不高兴?”旁边水声轻响,鱼池里成群的加州鲈鱼悠然摆尾,水波映着老人劳作的身影。

  赵榜女所在之处,便是寺坪镇新近建成的“鱼菜共生”项目现场。作为商洛市第二家、丹凤县首家此类项目,它填补了当地农业生态循环技术的一项空白。该项目由商洛渔牧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公司负责人周龙介绍道:“2024年元月通过招商引资来这里,项目规划两期,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100亩。目前一期基本完工,投资已达800万元,建成了9个温室大棚,集休闲观光、果蔬种植、生态餐饮、水产养殖及智能农业于一体”。

  “鱼菜共生”究竟有何神奇?“简单讲,就是‘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周龙指着连接鱼池与蔬菜槽的管道解释,水产养殖产生的富营养化水体,经过专门处理转化为蔬菜可吸收的养分,滋养蔬菜生长;蔬菜根系则如同天然滤芯,净化后的水流回鱼池,形成闭路循环。他自豪地说:“一个系统、两种产出,一水两用、鱼菜共生,投入少、效益高,既节能又环保,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周龙掏出手机轻点几下,棚顶的补光灯应声亮起。“这就是‘数字赋能’。”他说,园区部署了农业物联网系统,温度调控、光照补充、水体循环等关键环节,均能通过手机APP远程一键操控,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技术不仅带来了效率,更筑起了安全屏障,鱼菜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信息皆可追溯,绿色安全无公害由此有了坚实保障。

  项目成功运转的深层动力,在于“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创新模式。寺坪镇党委副书记彭周表示,该镇坚持绿色循环理念,借鉴山东寿光、安康石泉经验引入此项目,“‘鱼菜共生’真正实现了养鱼、种菜两不误。”彭周详细阐述了“共建”内涵,通过村企合作,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发展民宿与智慧农业;引导农户按照企业订单育苗,发展庭院经济;以项目投资、要素分红、采购协议等形式,将企业、村集体与农户紧密联结为利益共同体。这种融合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延长了产业链,更显著带动了就业与增收。

  “我们项目年产值达40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百余户群众就业,户均增收5000元;园区土地亩均收入更是跃升至10万元。”周龙说。一期项目将尽快达产达效,二期18个大棚及配套的儿童乐园、研学基地等建设也将及时启动,推动鱼菜共生项目向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数字化迈进,为丹凤发展贡献“寺坪力量”。

  寺坪镇党委书记袁博说:寺坪镇围绕文旅康养与“菌药果畜”特色农业,探索四条振兴路径——做优循环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四篇大文章,着力破解传统农业效益低、周期长、销路窄的沉疴,让三产融合的活水浇灌出乡村富足新图景。

  鱼池碧水潺潺流,菜畦青翠映日辉。在鱼与菜的奇妙共生中,寺坪镇探索出一条科技助农、绿色生金的崭新路径。这循环之水不仅滋养着洁净的鲈鱼与鲜蔬,更悄然汇入村民日益丰盈的生活之河,在丹凤的山野间,浇灌出充满希望的未来田野。(来源:西安新闻网)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丹凤县 秦岭 寺坪镇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