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陶颖 实习生 李佳瑶
7月14日18时,西安地铁8号线与10号线交会的井上村站F口,出站乘客步履匆匆。50米外的公交站台旁,230路公交车缓缓停靠。家住泰和居小区的刘女士刷码上车,8分钟后便抵达小区门口。
“以前,从家到地铁站得走1公里,遇上恶劣天气更麻烦。现在,出门上公交,下车进地铁,非常方便。”她的感叹道出周边数万居民的心声。
近年来,西安地铁网络持续加密,西安公交集团创新实施“鱼骨式”衔接策略,以地铁线路及站点为“主骨”,将一条条公交线路分布在“主骨”的分支上,紧密连接地铁站点与城市各个角落,构建起覆盖广泛、换乘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
“公交+地铁+医疗” 织密民生服务网
230路公交线路曾是连接西安祥和居、泰和居等超大型社区的“社区专线”。2024年9月至12月,地铁10号线、8号线相继在井上村站实现换乘,原230路公交线路的终点站(泰和居小区站)与地铁站形成1公里“接驳断层”。
今年1月,西安公交集团将230路公交线路延伸至井上村地铁站,将“1公里步行”缩为“50米换乘”,串联起数万居民的日常通勤。
2月25日,西安公交集团对134路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新增雅荷花园、公交六公司东区(去)、公交六公司3个站点,通过线路微调强化公交与地铁的接驳功能。其中,贞观路站设置尤为贴心,周边既有医院又有菜市场,方便居民“一站式”完成买菜、就医、出行需要。
此次优化并非简单地增减站点,而是以“公交短驳+地铁主干+医疗配套”构建立体网络:134路可直达西安市第三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地铁2号线可到钟楼、4号线直达西安北站、8号线可以环线换乘,精准满足市民通勤、就医、购物等需求。
“新增站点后,公交站接上了地铁8号线,我去西安市第三医院多了新选择,出行效率明显高了。”7月15日,家住雅荷花园的张先生说。
公交车“招手停” 公交服务无处不在
“以前出小区去地铁站,要么步行25分钟,要么花10块钱打车。现在,343路公交车就在楼下,1块钱就能直达地铁站。”7月15日,兴隆鑫苑居民白女士说。今年5月23日343路公交线路调整后,城南曾经的“出行盲区”兴隆鑫苑迎来首条家门口的公交线。
线路调整后的343路串联起兴隆鑫苑、地铁西安南站、西安市第一医院高新院区等11个站点,填补了片区公交空白,还创新推出“招手停”服务,市民在无固定站台路段挥手即可乘车,按铃便可停靠下车。“一路上工地、产业园多,工人下班时间不固定,‘招手停’太实用了。”343路公交车驾驶员说。
针对新建小区、产业园等“公交盲区”,西安公交集团通过实地调研、市民问卷,推行“成熟一个、开通一个”的线路拓展计划,将更多区域融入公交网络。
双网融合 让城市交通更有活力
“交通网络像城市的神经网络,每个连接点的优化都能给城市发展增加活力。”西安公交集团营运生产部副部长董龙辉表示,西安公交集团定期梳理公交与地铁客流需求,从站点、居民区布局中找出行动线,持续优化接驳方案。
近年来,西安公交集团以“减复线、强接驳、填空白、优服务”为原则推进“双网融合”,减少280公里低效重复里程,累计填补172条道路的公交服务空白,将线网覆盖长度增加8%、地铁接驳率提高至99%。
增开17条干线区间线路、48条“招手停”线路;“明城墙网约公交”覆盖13.34平方公里;“宝宝巴士”社区接驳;定制公交运送乘客超15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西安公交集团的创新举措密集落地。从“最后一公里”接驳到民生需求覆盖,从线路优化到服务创新,西安公交集团正在将“地铁到站、公交到家”的目标变为现实,让绿色出行红利惠及更多人,为城市注入持续活力。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