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这座陕北古城,15路公交车日复一日地穿梭于大街小巷。驾驶座上,一位身材敦实、目光温和的司机总能让人印象深刻——他是王建起,陕西省劳动模范、榆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第二运营分公司15路队驾驶员。13年零责任事故、零投诉、零差评的记录背后,是一名基层劳动者用方向盘丈量出的不平凡人生。
十多年零事故的“笨功夫”
王建起驾驶的15路公交车贯穿榆林城区核心地段,途经7所学校、3个商业区,日均载客量超千人次。面对复杂的路况,他总结出一套“三字经”:“安、准、净”——安全是底线,准时是承诺,干净是态度。
“安”字当头。行车中他坚持“宁停三分,不争一秒”,通过反复观察路线盲区,预判行人动态。他是急性子的人,可是驾驶车辆却十分平稳,从不开英雄车、斗气车。王建起说:咱拉的是一车有血有肉的乘客,不是货物,忽快忽慢让人们东倒西撞还能行了?上了咱的车,就得对每一位乘客负责,要平稳出行,安全到站。13年来,他累计行驶60余万公里,却从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
“准”字为责。不管是大雨倾盆,还是冬雪纷飞,他上班从不迟到早退,不管有什么困难,他都能够竭尽全力去克服。每天休息时或者收车后,他都要把车辆的小毛病修理好才回家,因此他驾驶的车辆很少在半路抛锚出故障,总能够准点出车,准点运营,准点到站。同事们说:“王师傅的车就像装了发条,风雨无阻。”
“净”字暖心。王建起每天提前1小时到岗,用牙刷清洁仪表盘缝隙,驾驶室周围和车厢也擦拭得干干净净,连发动机死角都要定期清理。乘客们感叹:“坐他的车,像进了自家客厅。”
车轮碾过的温情轨迹
公交驾驶员的岗位平凡,王建起却用点滴善举将其点亮成“城市文明窗口”。
2020年10月,王建起行驶至长途汽车站点上下乘客时,看到站台上有一个小男孩穿着秋衣秋裤,脚上却穿着夏季拖鞋。王建起见状向乘客提醒道:“谁家的娃娃,招呼好喽!”结果没人应声。询问得知孩子与家人走散后,他立刻让孩子上车,自掏腰包买面包、倒热水,并报警协助寻亲。在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孩子很快找到了家人。次日,孩子全家带着锦旗到公司致谢,爷爷紧握他的手哽咽道:“感谢你帮我们找到了小宝贝!”
2022年夏日的一天,王建起驾驶的公交车上一位乘客突遇疾病,经乘客提醒后王建起立即靠边停车查看,并迅速联系医院,考虑到救护车可能有延误,他当机立断告知乘客决定中途不停靠站点,优先将这位乘客送往医院。并与执勤交警说明情况,第一时间将患病乘客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等到病人家属到医院后王建起才离开。
公交车上经常遇到有乘客丢落东西的事情,对于这种情况,王建起能够急人之所急,用最快的方法联系到失主,实在找不到的,他会将东西保管好,收车后交给路队管理员,等待失主前来认领。从钱包到手机,他保管过的遗失物品超百件。
“从事这份工作以来,我很少陪父母,每次过年过节,年轻的同事也想回家,机会都让给年轻人。”王建起告诉记者,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很有限,谈及妻子生病住院自己却不能陪在身边,他心中满是亏欠。
平凡岗位的不凡答卷
翻开王建起的履历,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执着。
他对待乘客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每到一站,王建起总是先将车子停稳,然后打开车门等待乘客下车。遇到老年人上车,他总是将车子多停一会,待老人上车找好座位坐下才出发。遇到外地人乘车询问路线,他会耐心、详细地讲清路线、方向及转乘的车次。
王建起细心服务乘客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他还连续5年夺得公司技能竞赛冠军,自创的“节油驾驶法”年省燃油费上万元。他带领班组连续获评“先进”,徒弟们说:“他教的不只是开车,更是做人。”
采访结束时,暮色中的15路公交车缓缓驶离站台。王建起的身影在车窗后渐渐模糊,却让人想起他常说的那句话:“方向盘握一天,就得对一车人的安全负责。”在“快节奏”的时代里,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坚守,恰是基层劳动者最动人的光芒。(记者 许鹏)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